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3-16
今年春节,李倩雯从上海回吉林老家和家人团聚。让她欣喜的是,前一天在得物App购买的新年礼物——香水,竟然和她同时到达家门,香水还用保温袋、保温棉包着。“老贴心了!因为东北天气冷,不少化妆品瓶会被冻爆。”李倩雯说。她还发现,小区的快递架逐渐被得物标志性的“极光蓝”色占据;妹妹把得物“极光蓝”防伪扣挂在包上当装饰;隔壁家孩子把“极光蓝”快递箱DIY成小狗,说“学校很流行”;年轻人送礼,都直接把“极光蓝”箱子当礼盒,这些生活日常真实反映了人们对于品质消费的需求。
得物App不断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因为在得物买东西,网购变得既方便又让人放心,自带品质感和仪式感。据了解,为了坚持品质交付,得物App创新电商交易服务,首创“先鉴别,后发货”服务模式,以及包括“逐件收货、品质查验、拍照留档、多重鉴别、独立绑扣、复核查验、防伪包装、打包出库”等八大环节在内的品质管理体系,每年至少投入千万元建立正品样品库,还建立了CNAS认证的鉴别检测实验室、质控实验室等,像做科研一样做好品质保障。
因为在品质保障方面的创新和成效,得物App获邀参与了“优质服务”系列的首个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立项的《优质服务原则与模型》国标的制定。
“先鉴别,后发货”首次被纳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
当前,线上消费增速,占比持续提高,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因素,保障正品、提升品质成为释放消费动能的关键。在此背景下,近日,得物App鞋类鉴别服务正式被纳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这是国家首次将鉴别服务纳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代表着国家层面高度认可鉴别服务对促进品质消费的积极意义。
据了解,在得物App,一件商品只有经过专业鉴别团队的多重查验鉴别、多人交叉鉴别,确认正品后,才会发给用户。为了做好每一件商品的鉴别工作,得物App搭建了人员、技术、硬件并重的数字化鉴别体系,在鉴别团队培养标准、鉴别研究标准和鉴别技术标准等方面经历了多年积累沉淀。
得物App鉴别负责人介绍,在得物鉴别团队,一名鉴别师从新手筛选到入门、从熟练到专业需要经过1年的时间,不仅需要多次考核,还要拆解大量的正品不断学习,了解商品的用料、工艺以判断正品的细节。“得物每年为此付出大量成本。”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得物App已完成商品研究、形成鉴别标准的商品覆盖球鞋、服装、奢侈品等13个消费品类共1500余个品牌,超过10万件商品,涵盖不同国家、产地、型号和批次。每一件待上架的新品,均需鉴别人对商品鉴别点研究透彻,确保能鉴别真伪后才会上架。商品研究成果形成专业技术鉴别标准,指导着数亿次的一线鉴别实操工作。
“八大环节”商品质量管理体系为质量强国建设贡献年轻活力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品质消费需求,得物App建设了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流程商品质量管理体系。据悉,一件商品进入得物供应链中心,需要经过逐件收货、品质查验、拍照留档、多重鉴别、独立绑扣、复核查验、防伪包装、打包出库等八大环节验证品质,才会被装入得物专属的“极光蓝五件套”,送到消费者手中。“对每一件经过平台仓库流转的商品,得物App都进行一物一码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得物App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八个环节,每个环节我们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希望做好每一个可能影响消费体验的细节。”得物App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品质查验环节为例,得物App结合不同品类商品的差异性,会制定不同的质检标准。比如,一双鞋的质检需要经过3大工序、7个环节、16个步骤、70多项近200个质检点,大到鞋盒包装、小到鞋带甚至鞋带孔;包袋的质检过程,则需要从油边厚薄、五金底槽到皮料毛孔纹理逐一进行检查;对于美妆商品,除了全面查验商品的包装和外观,还必须核对版本与批次、核查保质期……
在打包出库环节,对一些箱包等材质较软的商品,工作人员会把得物的防伪扣替换成软性材质,更好地保护商品;在炎热的夏季,为了保证买家收到的口红形状完好,工作人员又会在包装里放入冰袋;在冬季,则会为特殊产品提供保温棉防止冻裂。
得物App还建设了质控实验室,通过数十种专业质量检测设备,对商品材质、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进一步保证商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
近年来,得物App还基于对视觉识别、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让监控、传感、流水线等设备有效互联,实现质量管理全链条显性化、可追溯。得物App希望通过对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的探索进一步提高工作能效,满足更多用户的品质需求。截至目前,得物App已建立起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五大基地、数十个查验鉴别中心,让更多消费者更快、更好地获得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新经济的活力已经延展到质量管理领域,企业通过对前沿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不断以创新的精神探索质量管理新路径。”有关专家表示。
□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