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发挥浦东治理特色 营造共治良好局面

——上海市浦东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副区长吕雪城访谈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6-15

  2022年10月,经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批准,上海市浦东新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面积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70万。自2016年全力投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浦东新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思路,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的强化和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创新。近日,结合浦东新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关工作,本报记者专访了浦东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副区长吕雪城。
  记者:浦东新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请问浦东区委、区政府是如何激发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中来的?
  吕雪城: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在印发的《浦东新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工作要点》《浦东新区贯彻落实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方案》《关于党建促社建,推进浦东新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中,明确将“坚持共治共享,积极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纳入重点工作,形成了推进社会共治的制度基础。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财政投入的食品安全专项经费从2873万元上升至4144万元,逐年递增,有效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同时,自2018年以来,区政府每年将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重点人群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设施建设纳入年度实事项目,不仅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的问题,也对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各方活力,鼓励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大专院校、社会组织和食品企业的有关人员共同投入到创建行动中,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管理新局面。
  记者: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在全国创新推广了多项举措。据了解,浦东新区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许可方面,有不少新举措,可以介绍一下吗?
  吕雪城:浦东新区加强准入创新,实施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改革,不断探索信用监管新路径,以社会信用建设为基础,对原有行政审批制度进行流程再造,推进告知承诺改革。自2019年开始,在全市率先探索将风险等级评估为“低风险”的5大类9小类食品类别纳入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范围。依据《浦东新区告知承诺审批与信用监管联动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在告知承诺审批实施过程中,建立衔接事前信用核查和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估分级和分类检查、事后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的全过程闭环监管模式。对选择告知承诺审批方式的申请人,实施公共信用前置审查。对公共信用评级一般及以上的申请人,可以适用告知承诺审批方式;对公共信用评级较差或有不实承诺、违反承诺记录的申请人,不予适用告知承诺审批方式。
  通过告知承诺改革,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减为当场办结,审批材料由7项缩减为2项。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改革获评“2020年浦东新区优秀信用案例”。
  记者: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新型食品经营业态纷纷出现,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难点。请问浦东新区如何破解这样的监管难题?
  吕雪城:为更好地应对解决上述挑战和矛盾,浦东新区以“四个一”为核心,形成智慧监管运行体系。
  “一朵云”——构筑“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云”。浦东新区城运中心、大数据中心在数据整合建库方面做了多方面探索,归集各系统数据和政务云涉企数据,以及第三方和互联网信息,形成互联互通的全覆盖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云”,为智慧监管提供强大数据支撑。
  “一张网”——形成“大数据智慧监管网”。浦东新区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手段,在2014年开发建设了“浦东新区市场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一期)”系统。以市场监管部门直接承担的食品监管职能为重点,构建了食品生产经营综合监管体系,优化操作流程、整合监管系统,建设了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稽查执法等全过程信息化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网。
  “一个环”——构建“六个双”全生命周期监管闭环。“六个双”是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机制,分为“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及联合惩戒机制。“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加强信用信息共享联动,填补“照后证前”监管盲区。“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使监督检查方式更科学,奖惩信息更透明。
  “一组图”——依托GIS形成经营主体“全息画像”。将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到GIS地图上,通过画像为每一家食品企业“量身定制”监管频次和监管方法,进行智能化风险、信用分级,实施动态、精准监管。
  此外,浦东新区以“4+X”为重点,推进智慧监管场景应用,打造“大数据+智慧化”现代化治理新模式,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合理分配监管力量,不断提高监管精度和效能。其中,“4”指的是建成互联互通的生产、餐饮、流通、冷链4个全覆盖食品监管场景,并将消费者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核查处置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开展以信用和风险为核心的智慧监管。在此基础上,对4个食品安全监管场景进行综合运用,延伸到“X”个智慧监管场景中,推进综合场景管理赋能。
  目前,浦东新区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优化升级“一网统管”“浦东城市大脑”,全方位构建了包括“横向区日常总平台+街镇管理分平台”“纵向专业智能综合平台+拓展专项应用场景”的监管总格局,形成57个智能监管应用场景,其中11个场景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占比近1/5。
  记者:浦东新区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期间,营造了浓厚的食品安全宣传氛围,有哪些方法和举措?
  吕雪城: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和创新,浦东新区已经打造了一批社会关注度高、受众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宣传品牌。
  一是覆盖面最广的科普品牌——“食安360”。2015年以来,区政府已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在浦东电视台、浦东时报开设“食安360”专栏,后拓展至“浦东发布”微信号、“浦东观察”App及“浦东发布”抖音号,实现全媒体宣传。
  二是吸引浦东市民参与最多的科普品牌——食品安全宣传周。2012年以来,我们每年根据国务院食安办、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组织开展宣传周活动,各部门联动,精心组织参观、体验、实践活动,让大家能够更直观地体验食品安全,传递生动鲜活的科学知识。
  三是热度保持最久的科普品牌——食品药品科普站。全市首家科普站2016年在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建成并投入使用。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建成食品药品科普站49个,完成了每个街镇至少有一个科普站的第一阶段目标。
  四是被“转发”最多的科普品牌——身边的食品安全故事摄影、短视频大赛。在两届摄影大赛和一届短视频大赛中,共收到视频、照片投稿1.1万件。
  记者:浦东新区在食品安全的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方面都取得了成效,获得了良好反响。在未来巩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方面,有什么计划吗?
  吕雪城:总体来说,浦东新区通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激发社会力量,共建共治食品安全。下一步,我们不仅会进一步思考与实践食品监管领域的新站位、新理念和新举措,深入推动“信用浦东”建设,探索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着力通过数字场景建设,提高界面的生动性、使用的便利度,为基层赋能、减压、增效,不断推动智慧监管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3年,随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稳步推进及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的全面开展,浦东新区不仅在夯实食品安全责任工作上形成了合力,还弘扬了勤俭节约的品德,倡导树立了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厉行节约新风尚。更重要的是,浦东新区要引领广大市民广泛参与到食品安全工作中来,投身食品安全社区自治、无证无照食品经营综合治理、养老助餐、农村集体聚餐规范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管理创新、破解监管难题、打造治理特色,创建浦东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本报记者 周 萍 通讯员 张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