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6-29
上海市浦东新区认真落实国务院食安委和市食药安办对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部署,以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指引,实施“12345”工作法,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走深走实。
坚守“一个底线”。以不发生集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及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舆情事件为底线,浦东新区增强包保干部和企业主体责任意识,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紧盯各类食品安全隐患,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守牢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坚持“两责并进”。为将属地责任与主体责任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浦东新区成立区“两个责任”领导小组和专班,区食药安委副主任任组长。采用“1+36”专班联动模式,36个街镇均设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一制作包保督导证和规范的工作台账,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行。定期召开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会议,督促企业全面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区食药安委主任、副区长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专题听取浦东新区“两个责任”相关落实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促进属地管理责任与企业主体责任机制相互衔接、贯通运行、长效常态。
建立“三支队伍”。一是建立企业食品安全员队伍,全区135家食品生产企业、3417家特殊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部按要求设置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156家食品经营企业、900多家学校食堂、5家农批市场配备食品安全总监。二是组建包保干部队伍,全区食药安委18个成员单位、36个街镇、1365个居委会全部参与包保,全区2776名包保干部已完成3轮累计1万余户次督导,同时各级食药安办已组织多轮督查。三是组建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首批326名志愿者已活跃在基层,为包保干部督导提供辅助服务。三支队伍协同,对提升包保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着力“四项赋能”。科技赋能,在运用“沪食责”小程序的基础上,推动全区大数据整合与应用,打通城市智慧大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金桥镇、潍坊街道、南码头街道等街镇已率先打通平台对接,实现问题一体化、派单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下一步将逐步在全区36个街镇全面推广。组织赋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如督导机制、督查机制、考评机制等;开通包保工作服务热线,建立微信工作群,24小时接受基层问题咨询,及时为基层解疑释惑。示范赋能,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鼓励各街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36个街镇结合工作特点,形成各自的特色做法,做到“一街镇一特色”。协同赋能,把包保工作与全区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相结合,借势借力,深化包保工作;把包保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结合街镇日常巡查,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此外,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
强化“五训联动”。一是集中培训,组织包保干部开展食品安全封闭培训,解读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科普常识,并开展一次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演练。二是线上培训,组织开展线上“浦东新区食品安全大讲堂”培训活动,目前已累计培训13.4万余人次;各街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开展包保培训,共计举办40余场次,培训包保干部4000余名。三是区域共训,将36个街镇划分为若干片区,相邻街镇协同开展培训;以市局举办“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新规经验分享交流线上直播会”等培训为契机,全面、多轮次对包保干部和各类企业开展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多角度、多维度。四是行业点训,组织召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宣贯培训会学校专场、连锁餐饮单位食品安全总监主体责任落实专题座谈会等,了解重点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性答疑解惑,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五是现场实训,为更好地使包保干部掌握包保技能,各街镇组织监管干部通过现场带教方式,指导包保干部了解督导过程中应注意的检查重点和操作规范,提升包保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浦东新区将在落实“两个责任”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形成示范亮点,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护航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