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重庆“十大法治人物”评选揭晓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谷丹获评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7-12

  本报讯 (记者 常 宇)第四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颁奖典礼前不久举办,10名法治人物和3个特别贡献集体受到表彰。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长谷丹获评“十大法治人物”。
  谷丹从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已有10年。面对近年来商家“卷款跑路”、预付式消费纠纷、群体性投诉、经营者拒绝调解等消费维权热点难点问题,谷丹积极探索破题思路,推动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导则》,为消委会组织帮助消费者通过集体诉讼的方式挽回经济损失提供规范化指引。此项工作被写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两会工作报告中。
  在谷丹主导下,151名未成年消费者集体起诉某校外培训机构擅自停业且拒不退款案,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评为“2020—2021年度消协组织维护消费公平十大典型案例”。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表彰为“2020—2021年度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面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谷丹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带领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法定职责,对相关违法行为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法庭上,她以一名法治工作者的自信和从容,与被告开展抗辩,捍卫社会公共利益和法治尊严。她联合四川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率先以共同原告的形式提起全国首例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在检察机关支持下,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诉5名经销商销售假冒洗发水系列案获评“2021年度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这事件被评为“2022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新闻”。
  在从事消费维权工作的10年中,谷丹深感依法依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她刻苦攻读经济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研究方向,努力提升法学理论素养和水平,在消费维权工作中学以致用。她撰写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背景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研究》《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的责任承担方式》《论被遗忘权在中国的前景》等论文,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1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1项、省部级课题研究4项,参与写作专著1部,并积极将法学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司法实践,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
  谷丹表示:“在依法依规为民维权的道路上,我要全心全意当好消费者‘娘家人’,带着满腔赤诚为消费者服务的情怀与责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