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7-20
本报讯 (记者 宿志红)7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基地正式对外发布《保健食品认知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市场上保健食品的认知情况是怎样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认知度如何?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何特点?这些备受关注的内容均在报告里有所体现。
据悉,此次《报告》的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02个城市和地区的15岁以上城乡居民。主要调查方法以网络调查为主,电话调查为辅,共收集有效问卷4036份,有效回收率达95.66%。《报告》分认知情况、信任情况、购买行为以及市场秩序现状四个方面。
在认知情况方面,整体来看,受访者对保健食品有一定的辨识度和认知度,但是在不同方面的认知差异较大;不同人群对保健食品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新媒体平台”“养生栏目”“健康知识讲座”“电视广告”等是公众保健食品知识的主要了解渠道。大多数受访者能够识别保健食品“蓝帽子”标识,但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误把“蓝帽子”标识认作QS(企业生产许可证)标志。
在信任情况方面,受访者对保健食品的整体信任度较高;不同人群对保健食品的信任有显著差异;认知对信任存在显著影响,除保健食品中体重管理产品外,公众对保健食品的认知越高信任度越高。
在购买行为方面,超七成受访者购买过保健食品,大多是给自己或家人食用;保健食品年均消费额中位数为1653.8元,95%的消费者年均购买金额在年收入的10%以下;消费者购买渠道多元。
在市场秩序方面,部分公众对保健食品监管规定了解不足,有一些受访者不了解辨别保健食品真伪的渠道;受访消费者认为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市场虚假宣传治理取得成效,但市场上相关问题仍存在;多数消费者注重维护自身权益,维权满意度较高。
针对调查数据显示的情况,《报告》提出了加强广告全程监督、加强互联网销售平台监管、普及保健食品知识提高公众正确认识、优化维权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推行智慧监管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相应的建议。
在当日举办的《保健食品认知调查分析报告》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监管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食品企业代表围绕《报告》及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政策与实务实践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