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践行“监管为民” 交出群众满意的行风答卷

——市场监管部门大力推进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综述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7-25

  便企利民是市场监管审批服务领域行风建设的重要目标。图为福建省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工作人员为企业代表介绍营业执照办理注意事项。□李 晶/摄

  以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命名的“万蓉蓉工作室”成员讨论《经营主体登记实务操作》培训课程内容设置,该课程将为乐清企业全面了解市场经营主体设立、变更、注销等商事登记流程提供专业指导。□金龙生 陈董力/摄

  当前,行风建设正深入落实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方方面面。图为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在饮用水企业检查,就食品安全等方面注意事项对经营者进行指导。□李 鑫/摄

  行风是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部门作风建设的集中反映,体现作风、反映政风、折射党风。市场监管工作一头连着经营主体,另一头连着消费者,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美好生活,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加强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才能进一步促进市场监管业务融合、队伍融合、文化融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推动市场监管部门迈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树立新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和深化“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把“监管为民”理念贯穿市场监管各方面和全过程,紧盯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行风之变,似春雷轰然作响,如疾雨涤荡旧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持续以优良行风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系统作风更加风清气正,服务生态更加高效便捷,窗口形象更加专业精干,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实用,涌现出众多行风建设领域典型经验、优秀实例。

聚焦服务提升 实现便利高效
  “麻烦问下申领企业发票到哪儿办?”
  “我来之前忘了预约,能交申请材料吗?”
  “我们公司地址有点远,什么时候能来领证照?”
  7月21日,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见到办事群众向窗口工作人员发出一个个问题,每一次解答都让提问者如释重负——
  “现在印章刻制、发票申领等都可以在我们这里一站式办理,请您领完营业执照和印章后,直接来办国税登记业务就可以了。”
  “您的企业属于连锁门店,不用预约,就近到这里统一提交申请材料,我们将材料转到属地直接审核办理。”
  “我们窗口提供办结件免费快递送达服务,您留好收信地址就行。”
  记者在服务窗口边待了片刻,其间就有十多个人前来问事。面对一声声焦急的询问,服务人员回答的语速也越来越快。
  “今年上半年,我们窗口一共办理各项业务28000余件,平均每天办件量约200多件,日均接受电话咨询过百次。”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窗口工作人员谢咏琪说,“但忙归忙,让每一名办事人满意是我们的职责,尤其现在推出的便利政策一个接一个,群众在这儿办事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
  近年来,为了提供更加便捷的许可审批服务,福州市市场监管局为经营主体开通了政务服务“快车道”,深化企业开办“福州模式”,优化各类审批业务。
  该局全面推行“六合一”服务,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推行“五险一金”联办,在全市推广企业开办、注销等多个事项“一件事打包办”,做到一窗收件、内部流转、一口出件,并提供办结件邮政寄递服务,将全市开办企业办理时间压缩至3小时以内。
  针对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领域中的高频简单变更审批事项,今年5月该局与福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工作方案,实行“零材料”极简审批,推进全程网办、一键填报,实现证照信息变更“一次申请、打包办成”,审批权限属于同一层级的,可以“一窗受理,一口发证”。首批事项清单涵盖企业注册登记、食品生产许可、兽药经营许可等20余项,涉及《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等证照近20种,删减申请材料109项。
  “我们还先后推行了企业开办及注销‘一网通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及迁移登记改革、许可审批事项跨地区通办、‘零费用、零延时’刻章服务等服务,通过一项项便企利民的创新举措,助推福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改善。”福州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与行政审批处处长林碧锦介绍,截至2023年5月,福州市实有各类经营主体达106.3万户,同比增长11.11%。
  【采访感受】
  聚焦“便利”和“高效”,让办事群众少跑路、不折腾,是市场监管审批服务领域行风建设的重要目标。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推出的一系列便企利民举措,是各地市场监管窗口工作提质增效的缩影。很多办事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办事比以前方便多了,市场监管领域很多事项都实现了“一次办理”“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事项流程更加简明,政务服务更加周到贴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全面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快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是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行风建设、服务市场发展的新课题。

发挥示范作用 延伸工作触角
  2022年9月,浙江省乐清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分局(行政审批分局)局长万蓉蓉荣获了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今年3月8日,乐清市委组织部在乐清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万蓉蓉工作室”,面向企业和群众开展审批服务工作。
  “我们团队的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办理了20多起涉及公司字号、注销流程、经营事项变更业务的登记疑难件和历史遗留件。”万蓉蓉告诉记者,工作室以专业的指导和高效的协调处理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和感谢。
  “每一名注册登记窗口人员,都代表着乐清的营商环境。”万蓉蓉说,市场监管注册窗口是和企业贴得最近的一线岗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面对发展难题和改革需求,必须扎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问需于企,紧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为经营主体层层松绑,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近年来,面对高涨的企业注册需求,万蓉蓉带领团队打造登记服务“乐清速度”,通过简化流程、创新服务,全面推进常态化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利用全省统一的“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把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备案、税务发票领取等事项全部纳入登记平台,实施“一窗受理、一表填写、集成服务、一日办结、一次领取”等便利措施,实现办理流程最简化。
  “目前,我们希望以工作室为载体,坚守为企业、市民服务的前沿阵地,针对企业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研究推出更多惠企利民举措。”万蓉蓉说,她们将充分发挥工作室“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加专精的团队为经营主体服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万蓉蓉工作室”团队以“送课送服务进企业”为抓手,为中国500强企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7名工商事务专员开展《市场主体登记实务操作》专项培训,促进政府部门与企业的良性循环互动,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同时,该工作室团队基于市场监管部门的注册登记数据,撰写了乐清市一季度经营主体分析报告和乐清市近5年企业外迁情况分析报告,为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乐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以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命名的工作室,目的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引领作用,组建一支过硬团队,破解一批工作难题,推广一批实践经验,培养一批先进典型,打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先锋窗口”,进一步树立公务员队伍良好形象。
  【采访感受】
  行风建设的核心是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扎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万蓉蓉工作室”的设立,既是市场监管系统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展示监管为民形象的有益实践,也是创新工作形式,延伸工作触角,坚持问需于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做好市场监管工作的积极探索。“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只有把行风建设的根系深深扎进基层,多倾听经营主体的意见建议,多了解人民群众的期盼愿望,解决好急难盼愁问题,才能促进市场监管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双提升”、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双满意”。

规范监管执法 保障市场秩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场监管部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执法事项多,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严格落实执法办案各项程序和规定,方能让监管对象心悦诚服,确保执法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也成为推进行政执法领域行风建设的新课题。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扎实做好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对广告监管领域行风建设工作的指导。
  可以看到,该《通知》从推进“三品一械”广告审查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规范广告监测工作,加强传统媒体广告监管,加强互联网广告监管,强化部门协同监管,规范广告产业园区管理,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提升广告执法效能等方面,进一步细化了监管执法的规范要求,对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广告监管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通知》提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扎实做好广告监管领域行风突出问题排查治理工作,将行风建设同广告监管实践有机结合,以行风治理推动解决监管难题,以监管工作成效检视行风建设成果。
  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也大力推进行政执法领域行风建设。今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活动成功举办。“我们把大比武作为加强全系统行风建设、推进‘数字+执法’工作的重要抓手。”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比武立足执法办案实务需要,聚焦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能提升,旨在锻炼和培养本领过硬、作风优良的市场监管执法队伍。
  记者注意到,“规范行风”这一主导思想贯穿了大比武全过程。各个赛项设置紧扣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工作重点难点,突出实战,还原执法现场,采用沉浸式竞技的形式开展比武,全方位考核参赛队伍的团队协作和参赛队员的办案技能、知识储备、身心素质。
  每项赛事结束后,参赛选手、主考官都会第一时间对比赛过程进行复盘,针对选手在工作规范化、行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挑错”“找茬”,并解答疑问,促使其提升执法办案水平。
  “下一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以持续推进全系统行风建设为契机,适应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专业性、技术性带来的新要求,全力提升队伍执法能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在大比武总结中道出了以行风建设带动队伍素养提升的决心。
  【采访感受】
  当前,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部门提出的行风建设意见,主要集中在行政审批、日常监管、执法办案不规范等方面,体现在监管执法工作中,往往表现在执法检查随意性强、粗暴执法、过度执法等。这些问题必须作为行风建设攻坚的“靶子”,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无论从制度设计层面,还是提升基层队伍素养方面,市场监管部门都在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优化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执法素养,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人性化执法,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推进行政执法领域行风建设。

强化廉政建设 劲吹肃纪清风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孩子午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很多家长犯了愁。于是,“小饭桌”学生托管班在各地纷纷出现,但孩子们的饮食是否健康安全,又成为家长担心的问题。
  “小饭桌”需要“大监管”。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场监管局大力开展行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八个严禁”》要求。驻局纪检组将“小饭桌”备案情况和经营状况列为今年重点督办工作,围绕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日常监管和工作作风情况等方面开展明察暗访,有力推动了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严禁简单粗暴、严禁刁难设阻、严禁内外勾连、严禁吃拿卡要……”今年4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向各盟市下发了行风建设“八个严禁”的通知,全面增强市场监管人员廉政意识、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以此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
  “八个严禁”中包括:不得在市场监管执法中以罚代管,选择性随意性逐利性执法。不得与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等搞利益勾兑,向第三方公司介绍、推荐业务,强制经营主体接受各类有偿咨询和服务。不得以备案、登记、行政确认、征求意见等方式变相设置行政许可事项。不得接受管理服务对象支付私人消费款项,索取、接收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得纵容检验检测机构伪造篡改检查、检验、检定、检测、认证等结果,出具虚假报告、证明。不得对经营主体和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生冷硬横、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消极应付。不得虚报瞒报企业年报数据、执法办案数据。不得对经营主体随意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身为党员干部,在其位,谋其职,‘八个严禁’是一个强烈预警,谁作风懈怠,谁就要受到严厉的追责问责。”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独有偶,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打出一套加强行风建设行为规范“组合拳”,以排查治理行风突出问题为抓手,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规范言行,把行风建设成果充分体现在优质、便捷、高效的市场监管服务上。
  这一系列行为规范包括政务服务“六个严格”、队伍建设“七个必须”、廉洁用权“八个严禁”、日常监管“九个不准”、行政执法“十个双严”,涵盖了市场监管业务中最直接、最密切服务于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五个重点领域。
  按照上述行为规范要求,河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行风建设和主题教育、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着力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共识,引导干部职工从点滴做起,培育优良作风、凝聚工作合力,持续打好行风建设攻坚战。
  在辽宁省,“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创建工作正在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有序推进,紧盯政务服务领域问题症结,以“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为主旨,引导干部职工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履职尽责。
  辽宁省鞍山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开发布了《办事不找关系指南》,涵盖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等7个高频、热点服务事项,明确办事不找关系路径、合规办事业务指南、容缺办理事项等清单相关详细信息,帮助企业和群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佳办事方式,实现“易读”“易问”“易懂”“易办”。
  “‘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创建工作向全省市场监管干部发出‘振兴有我、担当履责、狠抓落实’的鲜明信号。”辽宁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推动行风建设工作,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助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采访感受】
  市场监管权力事项数量大、类别多、覆盖面广。面对规模如此庞杂的权力事项,市场监管部门如果要更好地取信于民、服务人民,就必须把加强行风建设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一步严明纪律、加强监督。内蒙古自治区的“八个严禁”、河北省的系列行为规范、辽宁省的“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其目的都是扎紧制度的“笼子”,从制度源头上破除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环境,增强干部自身“免疫力”,防止违纪违法问题发生。下一步,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行风,提升市场监管部门公信力和执行力。

□本报记者 李 晶 孔国俊 通讯员 陈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