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维权 >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需要长效机制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8-28

  8月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等问题。
  会员多、名目多、收费多、收费乱……消费者苦电视“套娃”收费久矣!过去,人们看传统有线电视时,虽然广告多,但选频道、看节目的操作比较简单,且收费统一、透明。而如今,电视机越来越高级,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的收费套路却越来越多,难度系数也越来越高了。
  当前,智能电视品牌大多自带内容平台,包含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接入的运营商网络和其他视频平台也有各自的收费模式。打开智能电视,很多内容只提供几分钟的免费试看时间,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触发各种下载页面,被诱导开通各类付费会员。比如,看体育赛事要买体育会员,看动画片要买儿童成长会员,看电影要买电影会员或影片券,不想看广告要买免广告的会员。消费者使用投屏功能也要购买会员——有的平台根据投屏画面的清晰度划分会员等级,有的限制会员账号的登录终端,导致会员账号无法在手机、平板、电视上兼容使用。另外,收费环节也存在误导,有的平台声称首月仅收费几元或免费,诱导消费者付费成为会员,但进入自动续费模式后,从第二个月开始收费标准就悄悄提高了,消费者稀里糊涂被扣费。更糟心的是,即便买了各种各样的会员,消费者可能仍得不到想要的服务,以至于一些消费者讽刺称:“包月,包季,包年,就是不包‘满意’。”
  智能电视收费套路一层套一层,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增加消费者负担,以至于“年轻人不愿看,银发族不会看”,而消费者的收看体验差,又会给本就低迷的电视市场再次减分。笔者认为,多部门启动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顺应了消费者需求。根据部署,在今年年底前,电视“套娃”收费等问题应取得明显治理成效,对此,民众充满期待。在达到短期治理目标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还应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监管部门有必要联合消协、行业协会制定电视会员收费、操作模式的标准、规范,引导企业、平台整合会员收费环节,探索打包收费模式,拉出会员收费和操作模式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及监管部门的干预措施。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虚假宣传、不明码标价、误导消费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侵权者付出必要代价。立法部门、监管部门还可推动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将有关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利写入法律,让治理动作上升为更具规范性、权威性、制约性、长效性的法律动作。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