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点滴“报缘”暖心头

——我与《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故事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9-12

  2023年8月21日,我接到《中国市场监管报》编读往来版面编辑打来的电话,约我为该版面下的《墨香惜忆》栏目写稿。我已退休7年了,没想到报社的编辑还能想到我,让我在意外中颇感惊喜。放下电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我与《中国市场监管报》(原《中国工商报》,以下统称《中国市场监管报》)相识于1986年,37年过去了,那些与《中国市场监管报》朝夕相处的日子,成就了一段“报缘”,点点滴滴回忆在心头!

难忘的第一篇稿件
  我1986年从部队转业到工商部门,分配到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工商分局五里市场工商所,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所长让我写写工作信息和工作稿件。对于写作我是门外汉,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硬着头皮接下写作的任务,开始写稿时错字连篇,闹出许多笑话,自己很是自责。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我笨鸟先飞,从写作最基本的生词别字开始,向书本学习、向内行人请教,寻找一切学习的机会,渐渐地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了少许文章,小有收获,喜不自禁。当时,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刊发稿件是我梦寐以求的,投过多篇稿件,均石沉大海,但我有军人百折不挠的毅力,一直没有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写作,直到在《中国市场监管报》发表了第一篇稿件,渐渐地结下了我与《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情缘。
  记得写那篇稿件的情景是:很多年前,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马家洼子有一条流淌了不知多少年的臭水沟,1999年12月,人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臭水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锦州城区最大的半封闭农贸市场,解决了马路市场占道扰民的老大难问题。
  我很好奇:是谁改变了这里呢?带着疑问,我四处打听,原来是我们这里的个体工商户张万举。农贸市场工程于1999年7月动工,当年12月18日市场开业。我找到线索,根据他的经历(他先后经营过汽车配件、粮油、煤炭、浴池等店铺),写成了题目为《传奇老板——张万举》的稿件。幸运的是这篇稿件于2000年11月3日在《中国市场监管报》非公经济专刊版上刊发了,是我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刊发的第一篇稿件。稿件刊发后,我别提有多高兴,梦寐以求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稿件的刊发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之后,陆陆续续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发表了多篇文章。

难忘的一次投稿
  2000年12月22日,从《中国市场监管报》看到了《重要启事马上行动》的征稿启事:“19世纪的最后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有哪些是最值得留恋的?21世纪有什么新的祈盼?”编辑那老朋友般亲切的话语,使我为之心动。编辑部要求交稿截止日期是12月26日,时间很紧,我和科长决定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参加征稿。于是,我们中午没有休息,各自默想:留恋什么?祈盼什么?我们常年在基层工商部门与集贸市场“小天地”打交道,面对不断拓宽监管领域、监管大市场的新形势,还犹如雾里看花,对商标、合同、反不正当竞争、生产要素市场等诸多领域还不曾涉足,感觉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还没有领到21世纪的通行证,英语不懂、开车不会、电脑也不完全会用、法律法规还不够熟练运用……遗憾很多。遗憾就是祈盼,这些要我们把它们一一弄明白,等到了新世纪好一展身手。
  我们热烈地探讨着,同时我也在键盘上敲击文字,一会草稿写成了,打印出来后又反复修改,直到我们满意为止,稿件取名为《少留点遗憾》。那时我还不知道作者可以署两个人的名字,就用了周科长和我的姓,署名为“周林”。当时还没有电子信箱,需要到邮局投递。将稿件打印完装入信封贴上邮票,怕耽误了邮期,我没敢投入附近投递信件箱里,而是骑上自行车舍近求远赶到邮局。巧的是我到达邮局时,门前正好来了一辆到邮局取信的邮政面包车,我将信件直接交给取信的师傅,并问他几天可以到北京,他说正常情况下三天能到。要不说人要是顺,老天都助力啊!从看到报纸的征文启事,到写稿改稿,再到邮局寄信,事事顺啊!如若慢一点,错过取信这一班,恐怕编辑部编辑在26日前就看不到这篇稿件了,2001年1月1日报纸刊登了这篇稿件。
  如今23年了,这件事仿如昨天发生似的,仍记忆犹新。

因报而结缘的两个小故事
  2003年6月12日,《中国市场监管报》基层生活版用1/2版面刊发了《两封不同寻常的来信》的文章。一封是我写事情来龙去脉的,另一封是下岗职工邢飞儿子张健写的感谢信,真实地记述了工商干部立足工商职能帮助在马路上卖鸭蛋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供孩子读书的故事,工商干部以各种方式十年不断地资助母子俩。张健经过九年刻苦攻读,201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在北京一家不错的企业就职。闻此讯息,当晚我写了《分享快乐》的稿件刊发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如今,我们分局许多人还和邢飞母子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
  2007年8月16日,我和我们分局墨云城同志到北京参加中国工商报社举办的第三届“新闻百星”颁奖大会,老墨获得了“瞬间恒星”,我获得了“耘墨之星”。8月20日早晨,我从居住的原铁道部党校跑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当时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我个子不高,扎在人丛中看不到升旗场面,却看到了两位年轻人推着一位坐轮椅的老人看不到升旗而着急的表情。两位年轻人见此,将老人扶起站到轮椅上,看到升旗,老人眼含着热泪欣慰地笑了……我快速按下了照相机快门,用镜头记录下这令人感动却又无比珍贵的一幕。后来,这张照片以《梦想成真》为题参加“我和我的祖国”六十周年全国网络摄影大赛,获得了金奖。

交友与发稿的魅力绽放
  2002年,我调到注册登记科,开始因不熟悉业务,受理、登记忙得我脚打后脑勺。我一边虚心学习请教,一边认真学习刊发在《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案例文章及法律法规,逐渐掌握了必备的业务知识。工作之余,我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案例事件,写出了《差一“.”》《换岗》《郭大娘三“闯”工商局》《二哥戒酒》《替班》等稿件,陆续刊发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二哥戒酒》真实地记录了一位20多年酒龄的老同志,成功戒酒的故事。这里我要感谢刘忠学、韩军老师对我的指导帮助。
  我们分局胡立猛局长,为了提高局工作人员的写作能力,他牵头成立了“爬格子”俱乐部,选拔吸收10余人成为会员。我受命给大家培训,并给大家提供写稿线索、素材。同事周元福、秦建国等10人先后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露面,发表了《不一样的假期》《老同志也不含糊》《“巧”科长》《同电脑较劲的徐老》《老同志“绰号”趣谈》《“四老”与电脑》《“怪事”不怪》《新兵初上演兵场》《初识深圳》等20余篇稿件。这些稿件真实再现了基层工商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图景,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工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工商行政执法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
  多年来,我们分局注册商标的稿件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是个空白。我们从简单的讨论文章入手,发表各自的看法,把本单位办理的注册商标案件,写成注册商标讨论稿件,有3篇文章通过《中国市场监管报》在全系统推送讨论。在分局范围内形成了学习《商标法》知识的浓厚氛围,取得如此成果,离不开李春老师的鼎力支持。
  在众多版面中,具有文化底蕴的《文化之窗》版也少有涉足,我仔细研究,有针对性地投稿,先后刊发了《工作着是美丽的》《雷锋我一生的楷模》《登鸡冠山》等稿件,谢谢李秋菊老师!
  在《基层执法》版和《基层建设》版刊发过20余篇日常关于广告监管、合同规范、无照经营违法案件以及队伍建设的稿件、图片,既反映了分局和所里的工作,也提升了分局的整体形象。感谢成竹、王兆盟、王春艳老师。
  在此交友与发稿,报人的魅力得到完美绽放!
  与《中国市场监管报》相处的日子里,有付出有收获有快乐,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业务能力,丰富了精神生活。如今退休了,我仍念念不忘与我有着不解之缘的《中国市场监管报》,有时我还给《老同志之友》写稿件,而与《中国市场监管报》有关的故事是最值得特写特书的,时至今日,我与《中国市场监管报》的情谊仍在继续。真诚地感谢《中国市场监管报》这个平台,给我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它越办越好、越走越远!

□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市场监管局 林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