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四川对“三新”经济企业实施标签化管理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09-22

  近年来,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三新”经济快速增长,展现出强大发展动能和活力。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三新”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风险,结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对“三新”经济企业实施标签化管理,实现对全省1027760户“三新”经济企业差异化柔性监管。
  科学构建标签体系,实施自动化标注。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依托智慧治理中心,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经营主体按照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规定实施标签分类管理。一是结合本省标签建设体系和标准,初始化“三新”经济标签数据,归入一级标签“经营主体”标签体系。二是根据“三新”经济分类规则,梳理数据标签清洗逻辑,通过已归集并清洗好的经营主体主数据,关联国民经济行业代码,清洗出基础数据。三是结合数据治理体系,通过“离线+实时”的方式,对数据及时更新、治理、标准化管控,实现“三新”经济经营主体自动更新分类。目前共梳理“三新”经济标签一级分类9个、二级分类63个、三级分类353个,关联国民经济行业代码583类。
  结合信用风险分类,实施差异化柔性监管。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对接“三新”经济主体标签库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设置“三新”经济模块,将设置标签后的“三新”经济企业进行通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匹配,并将分类结果自动推送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三新”经济企业信用风险状况动态调整监管措施。对信用风险低和信用风险一般的,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和“提示期”,在此期间采取建议、提醒等方式,实施以远程监管、服务式监管、提示性监管为主的柔性监管,最大程度减少对“三新”经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为“三新”经济企业留足发展空间。对信用风险较高和信用风险高的,提高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引导和督促“三新”经济企业合法经营,预防和避免违法行为发生。
  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实施针对性重点监管。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依托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构建警示信息监测模块,根据“三新”经济企业风险行为特征,设置风险隐患定性指标,开展实时监测分析,及早发现高风险区域和高风险行业,及时发送信用风险信息警示提醒,采取定向抽查检查、专项检查等监管措施,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后续执法衔接。通过风险监测预警,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实现无事不扰和高效监管的有机统一。
  拓展分类结果运用,实现信息部门共享。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将“三新”经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推送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强协调联动,在检查中参考运用“三新”经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制定抽查方案。通过部门联动、分类结果信息互通共享,提升部门联合监管效能。

□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