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7
近来,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市场监管局围绕行政执法事前服务、事中审核、事后监督三个关键环节,持续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以法助企、用法惠企,趟出宽松包容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
事前指导,三张“清单”促服务
制定宣教清单,普法前移。制定涵盖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2023年度普法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及普法计划,提升普法宣传的计划性、针对性、参与度。开展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知识巡回宣讲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巡回宣讲22场次,涉及市场监管领域内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受众人数达2000余人次。开展“送法上门”,结合各类走访调研和日常监管工作,发放《普法走在执法前》宣传册6000余份。
制定免罚清单,执法“亲柔”。制定《沂源县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免罚”事项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首次违法、无主观过错等情形,分类实施“轻犯不罚”“首违不罚”“无错不罚”“无事不罚”。建立“立案—调查核实—评估—初审—合议”具体操作程序,供一线执法人员具体实施。通过建立健全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的行政违法行为免罚机制,填补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空白,让免罚落实、落地,2023年在食品、药械化、特种设备等领域处结不予处罚案件11件,减轻处罚295件。
制定服务清单,以法助企。建立涵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小微企业发展、高端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计量检定、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服务等事项的98项具体服务清单,实现由政府“端菜”向市场主体“点菜”的转变。变“等事上门”为“上门服务”。分批分类组织全县市场主体,集中开展“服务走在监管前,你点我讲 你点我办”面对面解难题专场服务活动12次,收集企业意见建议251条,现场解答问题198个,梳理企业需求清单42个。
事中审核,把好“三关”促规范
把好立案审核关。围绕是否具有管辖权、是否属于免罚事项、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等关键环节,开展案件审核,将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案件挡在处罚关外,提出加重处罚、从重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免予处罚等相关建议。2023年共审核一般程序案件602件,审核通过案件535件,65件案件退回补充调查。
把好处罚合议关。完善案件审核流程,创新推行案件集体合议制度,案件调查完结后由局主要负责人、办案机构负责人、办案机构分管负责人、法制审核人员、法制分管负责人等组成合议小组,对案件进行集体审核。合议人员围绕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程序规范以及自由裁量基准等进行深入探讨,确定处罚结果。
把好惩戒教育关。推行说理式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处罚决定书模板,明确“说理”三环节,按收集证据来说清违法事实、按时间顺序来说清案件过程、按证据特性来说清证据运用,做到说清事理、说明情理、说透法理。创新开展信用修复“两书同达”。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告知书》,通过即时告知和提前指导,实现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齐步走”,从市场行为的“监督员”变身为合法经营的“辅导员”、信用修复的“通信员”。
事后监督,三项举措提实效
内部监督促规范。组成由县局法规科、各办案机构法制员参加的31人评查小组,每季度一次,从立案审批、调查取证、自由裁量、文书送达、信息公示及案卷装订归档等方面,对各单位案卷进行现场集中评查,以百分制形式评分,形成评查报告予以公示,汇编典型案例,并择优向上推荐,今年以来,共发布评查报告3期、汇编典型案例12篇,其中3件入选省市优秀案例。不定期到执法办案单位,按照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评议标准,针对案件办理程序、案件执行、罚没物资处置、案卷装订进行督查评议,当场下达问题整改通知单,立行立改,限期整改。组建重大案件回访专班,对今年以来23件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通过电话调查、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集中回访。
公民监督赢信任。聘请3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担任市场监管社会监督员,每半年组织一次集中评议,发放调查问卷,对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评价。构建“建议征集、问题交办、督查整改、反馈通报”问题整改反馈机制,围绕今年征集到的42条意见建议,形成工作台账,全部以信函形式向社会监督员反馈通报。连续三年,县市场监管局在企业对部门评议中,均名列前茅。
□丁来国 李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