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丝路交响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11-20

  这条路宽展,足迹跨越了欧亚。这条路悠长,一走就是千年。
  一到长安,仿佛重回大唐盛世。古城墙围成的雄奇版图里,大唐不夜城复制着十三朝的繁荣。人们从全球各地而来,挤进热浪里,各种肤色的游客融进文化的海域,水泄不通。在西安城最繁盛的队伍里,我们遇见了历史中丰富的面孔。千年前,大唐西市万商云集。如今,西安国际内陆港,中欧班列繁忙奔走,用中国速度推动着经济贸易的深度融合,继续着丝路交易东西的传奇。有经济发展的高楼林立,也有历史文化的遍地古风。一曲秦腔起,三秦大地多少繁华交响。
  向西,天水秦风依旧。伏羲和他的族人们擎着文明的火把,向四方播撒火种。渭水悠悠,灌溉出九州的丰腴。秦人的铁蹄轻轻踏过,开出新时代的花圃。回到龙城,朝拜伏羲,带来华夏后裔们最新鲜的声音和笑容。在天水古城的驿站,我们重读丝路,重读杜甫的明月,重读苏蕙的回文,重读李广的悲愤。如今,明月饱满,回文成诗,王侯俱灭,飞将长存。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这里逼近又分别,缔造了灵秀的山水,也涵养了厚朴的人文。麦积山上,佛国犹如幻境,畅饮秦岭西麓的清风。忽闻山歌起,竟然不舍得离开此地。
  直上,到兰州。黄河的鸣叫低沉温和,它怀着西部深厚的风土,九转而上,奔向渤海湾。兰州是黄河的长子,始终留在母亲的臂弯里成长。百年铁桥依然据守在时代的浪涛里,看着一波波的新浪潮奔涌向前。黄河奔腾,输送着源头活水;水车旋转,输送着游人的欢笑;兰州奔走,安抚着东西往来的疲惫。黄河里面舀一瓢,一半泥沙一半水。夜色弥漫,在岸边徘徊。忽然远处几声鼓子,客心已碎。
  在敦煌,石窟群苦等了千年,等来的却是七分的掠夺和三分的惋惜。在残破的历史上,敦煌缝补着文化的袈裟。当我抵达,历史的无尽和大地的广袤,一起冲淡了我的存在。我是一粒沙,融进了风里。跟着风,我看到了其他沙粒的样子——是佛陀指尖的单薄,是石龛深处的幽暗,是高崖顶端的柔和,是立壁可触的粗粝;是沙丘悠长舒缓的铺陈,是月牙湖底深浅漂浮的沉静,是远去的驼峰逐渐模糊的缩影,是苍鹰尖啸后抵达的余音,是夕阳沉落后大地的惋惜声。这是座沙粒堆起来的城市,文化来自沙粒,又高于沙粒。游人们把最后一丝力气扔给敦煌,带走了一些沙子。居住在这里的人收拾着远方客人的笑容和满足,他们守候着,守候着美好生活,也守候着敦煌的名字。临行前,快车催发,我感觉有人反弹琵琶,大地入眠。
  喀什噶尔,胡杨树正值盛年,它伸展着筋骨,与池水里的倒影对视。一株树就是一座沙丘。一座一座,连缀成了祖国最西北的胜景。生长千年,站立千年,沉睡千年,胡杨们倔强地守护着脚下的大地。在万里丝路中,喀什是中点,吐曼河穿城而过,滋养着大片绿洲。奔波无数黄沙的客商们来到这里惊呼起来,驼队撒开蹄子奔向河水和绿洲。走进喀什古城,伊斯兰文化氤氲其中,足足沉淀了十几个世纪。有种错觉,时间的风流过这里,并没有带走什么。历史、文化、河流、沙漠……众多元素在这里交汇,房屋、山川、树木都保持着相同的土黄色色泽,让人惊讶于喀什高度的色系统一。在喀什,理应进入一次刀郎木卡姆,让自己在高亢热烈的曲调里燃烧起来。燃烧,一直到永夜。
  丝路如带,揪扯着东西。每一处文化打结,都留下一座底蕴厚重的城市,成为我们向往的地方。人们沿路追寻,在物质和精神的交换里寻觅着满足和归宿。
  经纬线在西北大地上碰撞出一个个文化强音,听得人热血偾张。那是历史的低语,也是时代的搏动。

□甘肃省天水市市场监管局 王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