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11-30
“发展的信心离不开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的信任离不开‘舌尖上的安全’保障。”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期间,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据了解,麦当劳进入中国已有30多个年头。截至今年10月,麦当劳中国已有超过5500家餐厅,每年服务消费者约10亿人次。“多年来,麦当劳中国始终坚信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我们以服务消费者为宗旨,正携手全产业链伙伴共建食品安全生态圈,助力优化消费环境。”顾磊表示。
记者:麦当劳中国是如何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的?所构建的食品安全体系有何特点?
顾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食以安为先的要求更为迫切。我们的目标是2028年餐厅数量达到1万家,必须以筑牢食品安全防线、满足消费者食以安为先需求为前提。
为此,我们针对性构建“放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放心”是要求将食品安全理念传递到全链条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安全和高质量生产;“+”则代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面向未来、不断迭代。
我们以“放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核心,以文化先行、理念驱动、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为主要抓手,携手社会各方共促食品安全新发展,将“食品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融入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共同营造人人自觉遵守和捍卫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在麦当劳中国,每名员工都是“食品安全大使”,这意味着在服务消费者前,必须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的食品安全培训,确保对于各类操作和管理标准的了解和落实。每年,从CEO到餐厅员工都需要再次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并通过在线考试,获得年度食品安全认证。
记者:据悉,今年麦当劳中国启动了再生农业计划。目前推进情况如何?
顾磊:麦当劳中国超过90%的食材从中国本土采购。随着本地化业务高速发展,保证本土化供应链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今年3月,我们携手九大供应商启动“麦当劳中国再生农业计划”。作为一个由餐饮产业链联合推动的农业绿色发展探索计划,我们主要关注点为农业生产者、自然、土壤、水、牲畜五大领域,核心理念是麦当劳中国与供应商和农业生产者一起,为消费者培育新鲜、安心和自然的食材。
在田间,我们与供应商一起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运输过程中,我们与物流供应商一起构建端到端的物流跟踪及统一管理能力,配合使用数字化技术,以全程冷链和全程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控,让食品安全看得见、查得到、追得着、管得住。管理上,我们积极响应市场监管总局《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要求,利用数字化食品安全管理平台,自主开发新功能和流程,深化企业自查机制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全流程线上化管理。
记者: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麦当劳中国有哪些做法?
顾磊: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我们构建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反食品浪费体系。
种植环节,我们有超过1.5万亩土豆种植面积采用滴灌方式,节水率可达10%至30%。加工环节,以土豆原料为例,我们与供应商一起通过蒸汽脱皮和水切工艺,每年至少可节省5000吨土豆原料。
餐厅运营方面,我们推行“为您现做”厨房理念,餐厅依托数字化系统,不仅提高了对订货量和生产量预判的准确性,最大限度防止过期和临期食品的产生,而且还能减少为保证品质所产生的食品废弃情况。
消费者引导方面,麦当劳的点餐模式通常为套餐的形式,我们也在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搭配了多人餐的选项,供消费者按需挑选。同时,我们通过餐厅、线上和线下点餐渠道、包装袋宣传提示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餐饮业收入近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5%。餐饮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信心倍增,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下足功夫保障食品安全的决心。新征程上,我们将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落地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宿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