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11-30
食品产业事关“舌尖上的安全”和民生福祉,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也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管局深耕“党建统领+项目推进”建设行动,以“打造服务型机关,推进共同富裕、提升治理效能”为主线,深入探索食品共富产业新模式,积极打造“浙里食安”标志性成果。
打好提质“组合拳” 食品小作坊撬动大产业
今年,该局把食品小作坊的规范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将“食品小作坊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改革工作纳入食品安全监管年度重点。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食品小作坊数字化监管试点,全市524家食品小作坊均已接入“浙食链”平台,实现食品小作坊“户户建档、坊坊阳光、人人健康、原料可溯、添加可控、去向可追”。
4月,丽水食品小作坊“精彩单元”建设成功入选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三批试点。
据悉,今年丽水市建成了微微一笑食品有限公司等100家“共富食坊”,缙云县老土地膨化食品小作坊等10家“乡愁”传统特色食品小作坊,景宁黄精等3个食品小作坊特色村,遂昌县艾巴黎烘焙坊等310家“阳光作坊”,新增丽水市莲都区莲记食品坊等30家“5S”示范样板作坊。全市食品小作坊行业年产值超1亿元,提供18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增收210余万元,农户增收5600余万元。
破除发展“中梗阻” 地方主产业实现新跃升
“哈蒙”是青田县家喻户晓、餐桌常备的进口火腿类美食。目前,青田县进口商品城共有“哈蒙”经营单位34家,年销售火腿超10万只约700吨,年销售额超2亿元。受限于监管政策,进口“哈蒙”只能整腿销售,不允许切片加工销售,产业发展受阻。
该局组建项目团队,开展实地走访、座谈交流10余次,深入剖析产业发展难点,邀请专家探讨“哈蒙”切片试点项目可行性。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市场监管总局修订《肉制品生产许可生产审查细则(2023版)》。该局于7月30日颁发全国首份进口即食发酵火腿制品生产许可证,彻底解决“哈蒙”产业十多年“卡脖子”难题。
业内预测,全面打开销售渠道后,“哈蒙”年进口量将从700吨增至1500吨,年销售额可增至5亿元,带动新增就业1000人。
黄粿(黄年糕)作为民间传统美食,在浙闽地区有上千年历史。仅庆元县一地,黄粿年销售量达万吨,产值近1亿元。但是因“草木灰”传统工艺导致铝超标,黄粿无法进入市场正常销售,产业升级发展路径严重受阻。
该局成立16人帮扶团队,通过3个月的一线蹲点调研,深入排摸黄粿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问题,梳理问题清单20条。通过对50批次黄粿进行风险监测,出具专题分析报告和工艺改良方案。目前,已完成黄粿风险排查和工艺改良,成功试制黄粿工艺新配方,并指导庆元县颁发全省首张黄粿食品生产许可证。
经黄粿协会数据监测及统计分析,到2024年底,预计可实现黄粿年产量、年销售额增长30%以上,年产值近4亿元,带动相关从业人员千余人。
该局还聚焦龙泉灵芝、缙云梅干菜等县域特色产业,努力为9县(市、区)“解决一个问题、服务一方产业”,确保“一县一题”逐个攻破、高分交卷。
激活共富“新引擎” 特色美食村开辟新赛道
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良好的生态优势孕育了生态美食。该局以“特色美食村创建”为抓手,组成帮扶小组驻村蹲点进厨房,既把关食品安全也帮助出谋划策,既免费营销推广也上阵代言宣传,全方位做好创建服务。目前,已建成首批青田龙现、缙云官店等10个美食村,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缙云官店美食村自创建以来,吸引百万人次消费打卡,营收同比增长63%。
此外,该局聚焦美食产业赋能城市品质,同步推进“美食街区”“美食企业”创建,全方位打响城市美食品牌。
历时10个月,10月30日,丽水市通过“中国生态美食之都”现场评定。
“丽水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奋力推进丽水实现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丽水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陈垭霓 李丽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