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3-12-26
行风事关党风,连着政风,紧贴作风。2023年,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关于行风建设“排查治理年”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长效导向,将行风建设与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以行风建设实效为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刻认识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
市场监管一头连着百姓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民生安全的“稳定器”、经济发展“动力源”。只有准确把握行风建设的本质和现实意义,才能更好贯彻落实总局关于行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取得实质性成效。
加强行风建设是当好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员”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将行风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催化剂”,紧紧围绕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体系。
加强行风建设是当好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裁判员”的前提条件。在国务院《“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力将行风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助力器”,紧紧围绕稳秩序,不断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靶向性,推行柔性监管方式,兼顾“法理情”“时度效”,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加强行风建设是当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守门员”的现实需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用行风建设筑牢辖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火墙”,紧紧围绕保安全,全力加强“三品一特”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牢牢守住“四个安全”红线底线。
加强行风建设是当好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监督员”的必然要求。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必须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使命。着力将行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试金石”,紧紧围绕强党建,将行风建设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通起来,严守廉洁用权底线,坚持扬正气树新风,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正确对待当前存在的难点问题
行风即一个行业的风气,行风不正必然导致作风不纯,作风不纯必然导致各种问题滋生。就当前市场监管系统而言,行业不正之风和掣肘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按规定要求正确履行职责。市场监管现代化中最关键的是队伍的现代化。但是,从市场监管系统排查的行风问题看,审批服务中存在窗口人员不能履行“一次性告知”、办事拖拉、让群众反复跑路等问题。日常监管中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力、效能低下、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行政执法中存在违反法定程序,引发复议被纠错、有责案件和不作为类投诉等问题,甚至在案件查办中存在办人情案、关系案等现象。
二是能力素质达不到改革发展需求。机构改革后,确立了“大市场、大监管、大服务”的总体目标。随着市场监管职能的整合,“三品一特”监管与行政执法履职风险上升,市场监管系统面临更大压力和更多挑战,在基层尤为突出。部分工作人员监管理念落后、业务能力不强,只具备机构改革前从事监管与服务的相关业务技能,面对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安全等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岗位,不具备履职尽责能力。
三是部分人员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甚至存在“侥幸”心理。干事创业精力不足,工作作风“庸懒散拖”,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拈轻怕重、推诿扯皮。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中忽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存在随意执法、滥用自由裁量权、政商关系不清等问题。
推进“三个导向”工作举措
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三个导向”,持续推动行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抓牢“统筹协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行风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以及2023年行风建设工作要点,召开行风建设工作部署会,成立“一办五组”,细化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定期调度机制,采用“周报+定期调度”的形式,全面掌握行风建设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制定督导评估机制,通过主责部门定期自查、监督部门重点督查、特约行风监督员专项监督等方式,定期督导检查行风建设质效,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三个”清单。建立行风问题整改清单。牢牢把握“问题排查治理年”目标定位,通过开展问题“体检”、局科长走流程、12345工单研判、行风问题征集、行风监督员“您查我改”、执法案卷评查“六项活动”深入排查行风建设问题隐患,共排查出问题28条,形成问题整改清单,动态更新,挂账销号;建立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清单。对许可审批、执法办案等六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廉政风险防控,从权力行使、制度机制等方面查找廉政风险点、评定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强化对关键权力制约和监督;建立“支部解难题”任务清单。打造“一核三元”党建品牌,运用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对制约市场监管高质量发展重难点问题开展“支部解难题”实践活动,以党建品牌驱动力助力行风建设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长效导向,完善制度机制。新制定了40余项行风建设相关制度文件,做到制度建设促长效、破解难题重实效。优化审批服务,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行政许可领域专项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围绕营商环境6.0改革21项牵头任务,形成“局长走流程”常态化。全市率先实现“证照联办+一照多址+一业一证”。规范日常监管,制定日常监管督查工作实施办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设置及服务规范等,围绕一体化综合监管工作,在汽车租赁等试点场景推行“精准高效”检查方式,压减低风险A级企业32%的检查事项。推进公正文明执法,制定《行政执法文明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细则》《落实行政复议诉讼纠错减量推进执法能力水平提升行动方案》等。开展长期未结案件专项清理工作,案件清理率达98%。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双导师制”培养、微课堂线上培训、比武竞赛等方式,促进干部工作效能提升。全力推进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打造五星级市场监管所,该局北新桥街道市场监管所、崇外街道市场监管所被市场监管总局评为“五星市场监督管理所”。促进廉洁用权,制定《特约行风监督员工作制度》《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措施》《关于加强对部门“一把手”监督工作的暂行办法》《关于加强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构建全方位廉洁用权监督体系,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 邢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