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2-08
欢迎关注《就市说事》
继元旦前夕公开通报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1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元旦、春节前夕两次通报,充分释放出坚守节点、寸步不让,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的强烈信号。
是“礼尚往来”还是“钱权往来”。此次通报的案例呈现出明显的节假日特征,多名党员干部在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收送礼品。正常的“礼尚往来”,关键在于“往来”。有“来”无“往”,无论从人情还是习惯来说,明显不正常。而且,正常的“礼尚往来”,必须跟当地的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个人收入密切相关。普通民众,通常也就是拿一两百元的礼品互相走访,出手阔绰者却拿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价值更高的“礼品”送上门来,显然属于“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妖”,不是“钱权往来”,就是“人情陷阱”。
是“小意思”,还是“大意思”。小孩子都有是非观,成年人更应该知道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该收、什么不该收。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就是标准之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己谋利”,必然“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也一定“伸手必被捉”。“小意思”往往暗含“大意思”,小处不检点必成大祸患,所以一定要心明眼亮、防微杜渐。
“节”点就是“考”点。每逢佳节常思廉,守住廉心过廉年,应该是每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自律要求。从通报的案例看,“四风”问题仍然顽固复杂,顶风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面对春节这场“大考”,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各种案例中吸取深刻教训,自己守好“廉关”,严格家教家风,远离“节日病”,莫把“节日”过成“劫日”。
春节在即,党员干部要带头示范、率先垂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以良好作风涵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
□周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