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安全 > 

虾蟹贝类的哪些部位不能吃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2-21

  虾蟹贝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它们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差异较大,部分组织容易富集致病菌、毒素和重金属等,食用时建议去除,以免影响口感或带来健康隐患,具体情况如下——
  虾类。虾类主要食用肌肉部分,虾头、虾壳和虾线等部位通常会去除:虾头含有主要内脏器官,不宜食用;位于虾背的黑线叫虾线,是虾的消化道,经高温烹调后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食用时带苦味或泥腥味,影响口感,不建议食用;虾壳比较坚硬,一般不直接食用,经过烤制、油炸等加工后,虾壳质地较为酥脆,可以适量地食用。
  蟹类。打开蟹壳后,两侧的条状物叫蟹腮,是呼吸器官,不宜食用;隐藏在蟹黄中,一部分延伸到蟹脐位置的黑色条状物叫蟹肠,是消化器官,不宜食用;位于蟹黄正中,黑膜覆盖的六角形片状物是蟹心,也不宜食用。
  贝类。贝类种类繁多,以几种常见贝类为例,食用时建议去除相应部位:鲍鱼的内脏常含有光致敏毒素,容易引起皮炎等过敏反应,不建议食用;扇贝的黑色肠腺是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也不宜食用;贻贝的黑色絮状物(肠胃)和足丝,也建议在食用时去除。
  牡蛎。牡蛎的软体部分均可食用,但在选择、处理和烹调时要注意卫生和安全。
  此外,在选购和烹饪上述海产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现吃现买,选择有明确来源的虾蟹贝类,原料活力较好且没有腥臭异味;其次,清洁处理,烹饪前可将它们放在清水中,让其吐沙,排空肠腺,并将外壳洗净;最后,烧熟煮透,烹调时应蒸熟煮熟,去除不可食用部分后再吃。值得一提的是,在赤潮预警期间,也就是4~6月,不要捕捞或采食海产品,以免对健康产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