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巴音郭楞探索创新“2+2+n”机制推进食安创城提质增效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2-29

  本报讯 为切实增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探索创新“2+2+n”模式,即“两名县级干部+两名乡级干部+全体包保干部”层层关联,着力统筹各方力量,强化责任意识,形成县级验收、乡镇包联、包保干部规范的工作闭环,全面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全方位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环环相扣,织密食品安全“责任网”。巴州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制,制定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压实包保干部责任工作方案,成立由州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包保验收任务分配表,明确由包保干部规范包保主体、乡镇(街道)考核包保干部工作效能、县级抽查复核乡镇(街道)工作的三个环节“责任网”。截至目前,全自治州共抽调县、乡两级干部869人,成立验收组306个,对自治州3966名包保干部包保的24330户经营主体进行验收任务分配。
  层层把控,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墙”。巴州抽调公安、农业农村等21个部门精干力量组建县级创城验收组,并在乡镇(街道)同步抽调干部成立考核组,确立两级包联网格。指定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验收组成员进行培训,实现对包保干部工作全程指导、跟踪问效,推动食品安全监管链无缝衔接。坚持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省级评审操作指南(2023)版》现场检查要点及打分表,召开多层级、跨部门培训考核会议,明确标准、专班推进,精心打造示范点,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带动全自治州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整体提升。目前,自治州已组织开展县、乡两级考核验收组培训72场次、包保干部培训104场次,培训人员3770人次,有效提升了包保干部履职能力。
  有的放矢,夯实食品安全“基础桩”。巴州全面压实包保干部责任,由乡镇(街道)验收组定期对包联村(社区)包保干部规范食品经营主体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检查通过后按照任务分配表报至对应县级验收组复核,逐渐形成由规范打造到验收提出问题再到整改达标的工作模式,着力解决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流于形式、问题发现率和整改率较低等突出问题,持续提高包保工作质效。
  群策群力,拓展食品安全“共治圈”。巴州构建“县直部门—乡镇食安办—村(社区)食品安全工作站”三级食品安全宣传网,组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大力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并对涉及本辖区的食品安全隐患线索进行实时监测、核实查证。截至目前,全自治州共成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163个,聘请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368名,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共治共享。

□安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