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腾讯一万余份问卷显示:春节消费供需两旺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01

  近日,腾讯公司线上调研平台“企鹅有调”就龙年春节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回收的11000余份问卷显示,龙年春节消费供需两旺、稳中有增,受访者对“年味”的需求高、感受好,消费信心明显提升。

消费市场供需两旺,受访者“求稳”心态仍较普遍
  调研显示,79.6%的受访者过年期间家庭花费在1万元以内,从分段平均值录得家庭春节花费为9492元,高于春节前预估的8468元,居民春节花销比预期有所增长。与此同时,受访者超支的花费普遍不多,总体仍有较强计划性。
  从龙年春节采购的感受来看,34.5%的受访者认为货品齐全琳琅满目,46.9%的受访者表示想买的都能买到,年货市场供给充分。据商务部数据,春节期间粮食、食用油、鸡蛋等价格与节前基本持平,多个线上平台也推出“春节不打烊”及优惠活动,生活必需品货丰价稳,年货市场供需两旺。

受访者探寻“年味”,追求健康、安全和高性价比消费
  调研显示,74.1%的受访者认为龙年春节“年味”比过往几年增加,过年氛围感较强。收入水平较高的受访者,更愿意在营造节日氛围上增加消费。
  在日常消费上,受访者相比往年更关注健康、安全和性价比。调研显示,59.9%的受访者表示比往年更关注健康类食品,54.5%的表示比往年更加关注食品的成分或添加剂,58.1%的受访者表示比往年更关注价格优惠。数据反映,居民消费有向“买对又买好”的趋势发展。

收入因素的消费权重降低,主观意愿的决定性更强
  调研显示,在春节消费超出预算的受访者中,最主要因素是在消费能力不变情况下趁假期集中消费,占比为36.1%;其次是大额消费增加的带动和计划外被动消费的增加,合计占比33.4%;收入增加的因素仅占13.6%。
  数据表明,收入水平对居民消费有重要影响,但在节假日等局部消费选择上并非决定性因素。扩大居民消费在长期看依赖收入提升,在具体场景中则取决于受节日氛围、便利度、个性化满足等因素。

互联网广告凸显服务属性和网络效应
  在供给端,各大商家为迎接春节消费做足了准备,除了营造线下节日氛围、推出促销活动,还积极通过互联网广告提高消费者触达率。春节期间,97.2%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到了互联网广告,66.1%的受访者因此增加或加快了消费。
  从这些受访者的商品偏好、消费感受来看,互联网广告在助力春节消费上体现出较强的服务属性和网络效应。一方面,受访者因互联网广告加速或新增的消费品类分布,与春节期间总体消费分布高度吻合,这种与消费者需求的一致性,反映出互联网广告作为信息服务的基本属性。另一方面,互联网广告的网络效应有利于提升消费体验。调研显示,在互联网广告促成消费的原因之中,受访者青睐的前五项依次是选品丰富(28.7%)、全面讲解(27.6%)、下单便捷(27.4%)、个性化推送(27.3%)和节省购物成本(26.7%),都有赖于互联网在供需链接、信息处理、产业链聚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受访者期盼更强节日消费氛围、更好信息服务体验
  近来,以寻找相同志趣、排解压力等为主的“提供情绪价值”成为网络新潮流,春节期间受访者追求“年味”、回味传统氛围的意愿也较疫情期间显著提高。舆论建议加大传统节日相关文化和社会氛围建设,科学设置特色集市、主题活动,增加对外来节日的包容支持,以开放、发展的社会感知增强消费信心和意愿。
  龙年春节消费中线上线下营销联动的亮眼表现,显示出互联网平台在用户触达、信息推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对于更有效提高消费意愿有较大潜力。调研表明,受访者希望广告在推送商品信息和平台内折扣的同时,也增加对于外部消费券、税费减免等优惠信息的集中展示。
  “企鹅有调”相关负责人向笔者表示,透过调研数据,春节消费“开门红”,既直观体现了消费能级的提升,也折射出居民在情感满足等消费“附加值”上的需求趋势,这对消费的影响或不限于春节。增加促消费的服务属性,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有利于延续春节消费势头,助推假日消费热潮,扩大消费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正反馈”效应。

□奕 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