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11
民族手工艺不仅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智慧和匠心,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依文集团经过近20年,探索出一条民族手工艺数字化、时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产业创新模式,帮助深山手艺人的个人价值转化成产业价值,让她们通过自己的手艺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富了家。
通过数字化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
20年来依文集团走进贵州等十余个省份的民族地区,将发现的村寨绣娘、纹样、技法、工艺等归类整理、创新应用,建立了“民族美学纹样数据库”和“民族手工艺者数据库”,整理出8900多种民族美学纹样,22000多名绣娘经过培训后进入我们的数据库,与全球设计师合作,将民族纹样和传统手工艺融入时尚元素,转化成市场需求的国货潮品,融入现代生活。2017年,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中,依文集团定下了在贵州实现“万名绣娘出深山”的目标,2023年在毕节织金落地了苗绣数字化产业基地,帮助绣娘在数字化平台上对接订单。当产业基地投放以后,绣娘们在现场边绣边卖,珠藏镇绣娘第一天就接了一个16万的订单,绣娘们都很开心,“终于在自己的家里就能接到订单了”。
依文·中国手工坊数字化产业基地
打造指尖产业带头人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怎么能让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这些年,依文集团培训出一批绣娘带头人。
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的布依族独臂绣娘梁忠美,她绣的蝴蝶栩栩如生,可她的作品在家乡的小集市上只能卖几十元,每月收入不到千元。依文集团通过设计将梁忠美手中的蝴蝶变成了时尚服装、包包等时尚产品,她月收入超过万元。现在梁忠美带着村子里的上百名绣娘一起绣蝴蝶。黔东南州台江县的78岁的潘玉珍奶奶,她拥有60多年绣龄,带着女儿、孙女在深山集市的平台上,年收入达到百万元。
梁忠美老师用最质朴的方式向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表达感谢
打造深山绣娘手工艺市场化平台——深山集市
依文·中国手工坊先后在北京、上海、武汉、伦敦等几十个城市的商业中心启动了近500场“深山集市”,让深山绣娘的产品走进都市生活。2023年4月,深山集市总部落户贵州,在贵阳青岩寻坊打造特色国潮街区,将民族手工艺与文旅场景相融合,形成“文旅 +产业+工坊”三位一体的新消费、新体验,绣娘们在工坊里边刺绣边销售。游客们在街区里边体验边购买。
贵阳青岩·寻坊国潮街区、苗绣产业基地
推动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带领绣娘走进伦敦
这些年来,依文集团带领贵州绣娘走向国际舞台,参与中英建交45周年、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国际时装周等国际时尚文化活动,让民族文化品牌走出村寨,让中国民族手工艺走向世界舞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时尚美学。
2017年,依文集团带着贵州绣娘和她们的手艺走进伦敦秀场,也将深山集市开到伦敦。消费者们排起了上百米的长队,跟绣娘们一起拍照,她们带去的产品都被抢购一空,绣娘们非常激动,民族手工艺产品越来越受到国际消费者欢迎。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万民绣娘出深山,未来我们将带着更多绣娘增收致富,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推动中国民族手工艺产业走向全球市场。”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