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服务标准筑基 百姓产业共荣

——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服务业标准化国际国内协同创新团队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14

  2023年8月25日,阳光明媚,天朗气清。与天气一样晴朗的,还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服务业标准化国际国内协同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协同创新团队)成员的心情。
  当天,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公布第一批总局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入选名单,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11名成员参与的协同创新团队获评“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收获来自耕耘,荣誉源于奋斗。多年来,协同创新团队深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锚定国际前沿趋势,积极贡献中国方案;聚焦生活服务标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助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显著成绩。

在国际标准舞台唱响中国“好声音”
  2023年10月9日,ISO/TC 314老龄化社会技术委员会会议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拉开帷幕。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作为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派员出席,并于10月9日至10日主持召开ISO/TC 314/WG 6数字包容性工作组第4次会议。会上,协同创新团队牵头研制的ISO 25556《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国际标准委员会草案(CD草案)获得肯定,顺利进入国际标准草案(DIS草案)投票阶段。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协同创新团队一直在做的事。近年来,团队紧跟国际前沿趋势,以数字化为切入点,在老龄化、教育学习、优质服务、在线条款与条件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机构中成立“数字服务”工作组,主动为国际标准制定贡献中国智慧。
  2021年,协同创新团队牵头制定的ISO 29994∶2021《教育与学习服务 远程学习服务要求》国际标准发布,有效满足疫情期间全球远程教育服务爆发式增长需求,为国际远程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优质服务方面,协同创新团队研发适用于中国的优质服务能力测评模型,并指导用于企业实践,其中2个案例被纳入ISO/ TR 7179∶2023《优质服务 实现优质服务的实践案例》国际标准中。
  为便利消费者保障自身权益,协同创新团队牵头推动ISO 21800《帮助消费者理解在线服务条款和条件的组织指南》国际标准研制。
  ……
  通过多年实践,如今,在国际标准舞台上,协同创新团队唱出的中国“好声音”越来越嘹亮。

以生活服务标准化让幸福触手可及
  “消费者可在下单前直接在订单备注中选择使用无接触配送”“配送员应根据订单信息到指定商家取商品,确认无误后按无接触配送服务要求进行配送”“平台应对无接触配送服务流程中商品完好性、配送准时和准确性、人员服务规范性等有管控要求”……2020年3月,《无接触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给北京市民李先生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李先生的这份安心消费,离不开协同创新团队的努力。
  疫情期间,团队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累计制定13项企业、团体、行业、国家及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保障美好生活的技术支撑作用。
  在协同创新团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职责使命,那就是“服务标准化,幸福千万家”。
  多年来,团队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无到有”拓荒式推动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老龄化社会等近10个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11项,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余项,获得省部级等科技奖励30余项。
  “以生活服务标准化惠及民生,是我们团队持续不断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团队成员一致表示。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力量
  2018年7月8日,对协同创新团队成员靳宗振来说,至今印象深刻。
  当晚22时,他与同事来到圆通速递上海一处分拣网点,“沉浸式”观察并记录工作人员倒包、补码、分拣、打包等作业流程,直至次日凌晨2时。
  另一边,协同创新团队的其他几名成员跟随“快递小哥”走街串巷,全流程体验、了解快件派送过程。
  在持续数月的一线调研中,协同创新团队成员的脚步走过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根据实践经验,团队对快递收寄、分拣、运输和投递四大关键环节的21个操作节点提出85项具体操作规范,解决强制性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据介绍,为推进快递服务标准化,协同创新团队先后与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等单位进行合作,开展项目研究20余个,累计制定《快递员》《快件处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3项,有效提升快递安全防范水平。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团队努力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团队从全球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围绕产业发展,形成多项创新性技术,推动形成多个领域服务标准化设计方案,建立完善重点领域标准体系,持续护航产业升级发展。
  奋楫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未来,协同创新团队将持续开展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以及新兴服务业态的标准化和服务质量研究,以实际行动支撑我国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及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