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舌尖上的谣言”应整治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14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直备受关注,但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再次提交了关于加大食品安全谣言整治力度的提案。
  孙宝国委员连续提交强化食品安全谣言整治的提案,既彰显了他咬定一件事不放松的履职态度,也折射出食品安全谣言的多发性和顽固性。“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喝牛奶致癌”“无籽葡萄用了避孕药会导致儿童性早熟”“食品添加剂有害”……有的食品安全谣言“言之凿凿”,对公众造成严重误导,甚至在某些环节和领域引发社会恐慌。食品安全谣言也会损害经营者的商业信誉,给企业甚至某个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如果说吊白块、苏丹红、孔雀绿、三聚氰胺等是“实体非法添加剂”,那么食品安全谣言就是“虚拟非法添加剂”,也是一种食品安全隐患,且后者传播快、受众多、覆盖面广、杀伤力大,在某种程度上的危害比前者还要大。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像防范和打击“实体非法添加剂”那样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谣言这个“虚拟非法添加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食品安全跟踪评估机构、政府新闻信息发布机构以及主流媒体,应该提升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敏感度,及时关注舆情,及时发现谣言并预警,对谣言进行调查甄别,用权威结论辟谣,尽早扼杀谣言,或将谣言的危害控制在较小范围。公安、司法部门应从法律视野严格审视每一个食品安全谣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造谣者及传谣情节严重者的法律责任,并可予以诚信惩戒,让造谣者“一时造谣,处处受限”,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民众也需增强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免疫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舌尖上的谣言”,我们不可能总是智者,但只要我们对谣言有防范警惕心理,看到网上那些貌似一本正经的食品安全“真相”“内幕”“警告”,多一些理性的判断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盲信盲传,就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