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实干“细微处” 谱写“大文章”

——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纳米材料检测与应用首席专家席广成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15

  1纳米是多少?你知道吗?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
  纳米科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深刻改变着我们的衣食住行: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玻璃和瓷砖表面涂上纳米薄层,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自洁瓷砖;纳米电极材料使新能源电池容量更大、续航时间更长。
  在市场监管系统有这样一位专家,他16年来带领科研团队徜徉在纳米材料的世界里,为纳米产业有序发展、消费者健康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他就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纳米材料检测与应用首席专家席广成,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公益性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制定国家标准9项,并获得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颗粒学会颗粒测试一等奖。
  “纳米材料其实是一柄‘双刃剑’,由于尺寸极小使其可以随意进入生物体内,造成潜在致病性。如何从商品中把它们精准检测出来,并评估它们的生物安全性是关乎消费者健康的大事。”和记者谈起所从事的行业,席广成分析说。
  曾经有一段时间,珍珠粉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廉价贝壳粉被当成珍珠粉贩卖,珍珠粉质量安全成为关注焦点,也让整个行业面临质量信任危机。但由于珍珠粉和贝壳粉在结构、成分上极为相似,这使得珍珠粉和贝壳粉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真假难辨。发展珍珠粉检测方法研究尤为必要。
  回忆起那段研究历程,席广成记忆犹新、感慨颇深:“过程非常艰辛,但是成果喜人,是我最重视的研究成果之一。”
  为攻克难关,席广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一次次地实验,一次次转换方法。4年多时间,席广成团队终于找到一种快捷简单实用的珍珠粉检测方法,并开发了一种基于相似度匹配模型和判别分析模型建立的红外光谱法,可以准确鉴定珍珠粉和贝壳粉,并获批成为国家标准,堪称一颗镶嵌在行业发展上的“珍珠”。
  经过深入摸索,席广成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型拉曼光谱增强基底材料——利用准金属材料做芯片进行检测,与贵金属相比,成本一下子下降了非常非常多!这种新技术对一系列有害物质,比如环境激素、塑化剂等,具有非常好的检测灵敏度,而且该检测技术和方法简便实用。
  席广成带领团队由此发展起来的“基于非贵金属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先后获得2021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消费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我们将以公共安全检测领域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继续开展技术研究,特别是要守护好‘一老一小’消费品安全。”展望未来,席广成信心满满。
  一项项创新成果的背后,是席广成十几年如一日对纳米技术的热爱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有了这份热爱和执着,他将实干在纳米科学的细微处,谱写出一篇篇大文章!

□本报记者 张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