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让“中国制造”行稳致远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21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我国首台自主研制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的重型燃气轮机样机在上海临港总装亮相;超大直径盾构机“甬舟号”在湖南长沙下线,将应用于世界上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国产大型客机C919首次亮相,在新加坡航展展示中国大飞机发展的重要成果……大国重器层出不穷,“中国制造”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革新步伐加快。
  这一切,都离不开质量与标准这一“双轮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致力于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积极建言献策。
  一碗小小的螺蛳粉见证品牌的力量。2023年,柳州螺蛳粉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全产业链销售收入650亿余元,同比增长超过9%。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严格把住质量安全关,推进标准化、品牌化,把特色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质量检验检测研究中心柳州螺蛳粉检验科科长秦庆芳说。如今的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巷尾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23年,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1.0125亿元,同比增长38.2%。
  秦庆芳认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要在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质量升级,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产业链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关键环节、关键领域质量管控水平。
  作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围绕“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
  “氢能是一种洁净环保、可储存、可再生的二次能源,具有来源广泛、大规模存储稳定等特点,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俞培根表示。近年来,我国对氢能产业作出了整体规划和部署,通过设立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方式,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俞培根看来,当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技术不断升级迭代,预计将进入发展快车道,有望成为万亿级的大产业。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高质量实现,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氢能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着力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建设质量强国的必经之路,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引领企业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国政协委员、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钱刚说。
  钱刚介绍,这些年公司积极参与建设“绿色+智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新能源、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树立绿色智造产业集群典型标杆。厂区3座高炉上线自主研发的无人值守热风炉智能烧炉系统后,煤气消耗总量下降了约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标准如同质量的尺子,没有完善统一的标准,就无从谈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2023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对汽车产品、服务、跨境数据管理等要求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部分汽车品牌自律不严,产品质量和售后保障体系较差,给海外用户造成损失,影响中国汽车的海外形象。”他说。
  为保护中国汽车出口的大好形势,尹同跃呼吁制定汽车出口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机制,对所有汽车出口企业开展“健康度”检查,摸底企业盈利能力、质量水平、服务网络布局、人员培训管理等情况。他建议,推动建立汽车数据信息安全国际标准体系,并适当提高数据安全标准。先行在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推行数据标准互认,探索建立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标准互认机制。
  “高端制造我们必须做,而且必须有我们自己的标准。”全国政协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陆安慧从事化工领域的基础科研工作。在他看来,产业发展,必须标准先行。“我的切身体会是,对于产品和产业来讲,要实现技术突破和引领,质量和标准始终是第一位的。”陆安慧说。
  “我们围绕‘复兴号’制定了数十项国家标准,建立了一套时速350公里运行的技术标准体系,掌握了这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的一番话,道出了“复兴号”动车组能够不断刷新“中国速度”的奥秘——标准和质量。
  赵红卫表示,中国高铁能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领跑国际同行,对质量和标准的高度重视是关键因素。赵红卫建议,建立健全铁路智能、绿色、安全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加大相关领域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电池技术上实现全球领先,规模上占据了全球60%以上份额,但展望未来发展,仍面临来自电网运行不稳定、国际竞争激烈等方面的挑战。”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说。
  围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加快全球布局,曾毓群建议,要提高国内标准技术水平,通过标准引领推动技术进步;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提升国际标准影响力;建设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开展质量标准共性技术研究。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在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有了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产品,有了高质量产品才有消费者的满意。透过代表委员们的话语,中国先进标准走向国际标准化舞台、“中国制造”展现高质量的决心愈发坚定。

□本报记者 吴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