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有效破除发展的障碍堵点

——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综述之三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3-25

  民营经济当前正处在元气恢复和信心重塑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拉一把、扶一程。市场监管总局和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作为,对民营企业多关注、多引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持续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市场监管部门聚焦检查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金融领域、公用企业三大重点领域收费,着力整治“乱收费”问题,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和用能成本。全国共检查相关单位7.9万家,罚没金额4.3亿元,退还企业21.6亿元。
  安徽发布征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线索公告,对社会关注较高、企业反映集中的行业领域开展交叉检查,2023年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219件,实施经济制裁6134万元。重庆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2023年查办涉嫌违规案件53件,涉案金额1602.21万元,减轻企业负担650万元。湖北聚焦公用事业收费等重点领域和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查处涉企违规收费案件118件,为企业减负5331.11万元。广西以违规收费多发领域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持续加强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全区检查收费单位2363个,查出违规收费单位37个。吉林开展重点民生领域违规收费专项治理,共检查收费单位3914家,发放价格提醒告诫书1415份,查办违法案件114件,罚没金额1039万元。北京市朝阳区责令清退违规收费金额3475万余元,惠及经营主体近3000家,为更多民营企业减轻经营负担,降低经营主体交易成本。

加大专项执法力度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重大垄断案件27件,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1.2万件。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严厉打击商标侵权、恶意抢注商标等违法行为,查办违法案件4.4万件。
  湖北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立案查处289件。加强商业秘密保护,为民营企业融资拓宽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及反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领域专项行动,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第一案,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贵州综合运用违法典型曝光、失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等手段,突出教育和警示成效,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着力让监管长出牙齿。重庆会同四川联合开展川渝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开展跨区域跨部门执法协作51次,办结不正当竞争案件258件,罚没入库金额894万元。

公正文明执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推进轻微免罚、“首违不罚”,推动国务院印发《关于市场监督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实现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事项清单管理。
  四川推广运用“双不”规则,探索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积分制改革,防止“小过重罚”等问题发生。上海出台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增加了大量不予处罚的适用违法行为及情形,共新增35条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扩展到15个领域,给轻微违法的经营主体更大的容错空间。北京推进助成性和调停性行政指导,将行政指导融入经营主体准入、行政执法过程中,依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重点围绕企业登记注册、广告、食品安全、价格、产品质量、网络监管等领域,全面提升行政指导效能。重庆制定《重庆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达87项,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达45项。安徽牵头制定《长三角地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从轻减轻处罚规定》,被评为2023年度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吉林推行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段式”执法模式,坚持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无事不扰”,做到非必要不检查、非必须不处罚。

公示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市场监管总局强化公示信息监管,推动大型企业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2020年9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施行。条例第十六条第二款指出,大型企业应当将逾期尚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的合同数量、金额等信息纳入企业年度报告,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条例精神,要求从2020年度年报开始,大型企业将上述情况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填报公示。
  为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了打击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大型企业进行抽查,摸底数、出重拳、抓大案、严查处,重点检查其年度报告公示信息中逾期尚未支付合同情况是否真实准确。对于未按规定公示或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大型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此次专项行动共检查大型企业1.55万家,发现隐瞒拖欠账款企业270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93家。

常态化沟通帮扶
  市场监管总局建立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罗文局长多次主持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听取个体工商户代表经营情况汇报和诉求建议。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等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开展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指导各地帮扶企业1100余家、小作坊1万余家。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等活动,推动餐饮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人民日报《新数据、新看点》栏目,持续开展经营主体相关数据、政策等新闻解读,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强信心、稳预期。
  安徽建立民营企业座谈会制度和民营企业联系点等制度,常态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江苏举办市场监管“会客厅”活动,收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问题清单,逐项予以解决。湖北连续4年以省局1号文件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全面优化升级“一网好办”,内部融合联动“一键联办”,外部高效联通“一次办好”。四川出台民营企业投诉处理试行规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导意见,与18家商协会共建民企维权服务中心。宁夏充分发挥“小个专”综合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和个私协会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正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贵州对“小个专”经营主体开展调研,分行业、分类别摸清其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升“小个专”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质量。重庆聚焦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举行“发言人来了——服务个体工商户发展”发布活动,多内容、多载体、多形式加大政策解读和成效宣传力度。

□本报记者 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