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永嘉助力乡村产业向“新”而行

发布时间:2024-04-24

近年来,浙江省永嘉县立足自身优势,结合发展实际,充分发展县域内土特产及农产品品牌,着力做好乡村产业文章,把乡村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相结合,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呈现“新”面貌

永嘉岭上人家作为一个保留400多年历史文化的田园古村落,近年来凭借一道特色菜“烤全羊”,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鲜。但由于“烤全羊”进入门槛低、整村粗放式管理、部分经营户忽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一直限制着小“羊”村的发展。永嘉县市场监管局以“阳光餐饮示范街区”打造为契机,提升整村软硬件水平,让“一招鲜”成为优势显著、回头客和复购率持续增长的“一直鲜”。目前,岭上人家36家农家乐年接待人数约160万人次,销售烤全羊9万余只,年收入同比增长10%。一是系统化整治,让消费环境更放心。通过对岭上人家投入3000万元建设资金,推进36家餐饮单位完成油烟净化系统、隔油池和生活废水处置装备等设施设备改造提升,并指导商户将烤羊区由原先简陋的室外棚转移至室内,大大减少了烤全羊制作过程对景区环境的破坏,让游客实现美食与美景兼得。二是智慧化监管,让食品加工更透明。以逐店逐户安装的形式,为岭上人家安装“阳光厨房”监控143个,并统一接入“岭上人家阳光街区数字治理平台”,在景区入口增设数字化显示触摸导览屏,供消费者“一屏”查看,实现食品加工全流程可视可控。三是数字化追溯,让食材质量更安全。岭上人家商户采购的活羊及羊肉原料纳入“浙食链”追溯体系,消费者只需要扫一扫“浙食链”码,便能查看产地来源等信息。

培育“新”品牌

以茶为媒,聚焦乌牛早茶产业,推进早茶企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助力发展永嘉茶业新质生产力。目前,永嘉乌牛早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产量700吨,春茶产值3亿元,成功注册永嘉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嘉乌牛早”。一是标准引领,集群发展。积极组建乌牛早茶叶协会,开展地理标志商标专题培训,开启“点对点”驻企服务,指导企业用好地理标志商标。同时,投入5.8亿元建成罗东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深入谋划夏秋茶加工、茶叶延伸产品开发及茶叶休闲观光基地,与瓯窑小镇形成产品、客流、品牌等有效衔接,聚力推动浙南早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建设。目前,永嘉县共有茶企80余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30家。二是金融赋能,蓄势发展。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力度,联合金融机构,畅通银企对接,为茶农争取低息政策,为茶产业重点贷款企业举行授信仪式,共计为64户茶企发放贷款4764万元。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价值转化,开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整体授信融资新模式,全县实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登记备案4亿元,创下全市单笔地标质押登记最高额。三是监管加码,健康发展。以“绿色直播间”培育为抓手,针对茶叶电商经营中存在的投诉举报“频发点”及法律法规“空白区”开展企业专项指导,线下培训以现场答疑为主,线上指导以案例分析为主,双线发力打造服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亲清政商关系。同时,聚焦茶叶过度包装、虚假宣传等行业乱象,加大专项执法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线下培训2期,惠及茶商120余人次;开展专项检查12次,检查茶叶经营主体108家,查获标签不规范包装128份。

探索“新”模式

永嘉麦饼作为永嘉特色小吃,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由麦粉包裹咸菜和鲜肉煎烤而成。低小散乱的经营模式,一直限制着永嘉麦饼产业的发展。永嘉县积极探索麦饼销售新模式,规范化提升麦饼的品牌、工艺、市场等一系列环节,让小小的麦饼“走出圈”“混出名”。一是规范工艺流程,让食品安全更放心。“王大妈”是永嘉传统特色小吃永嘉麦饼的龙头品牌,作为永嘉首家建成阳光食品作坊的麦饼企业,不仅全面升级生产设施,将加工区域视频画面统一接入“浙食链”平台,同时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产业,利用GM2D二维码整合麦饼出产信息,实现一体化全程跟踪与溯源。二是创新外形口味,让消费群体更多样。聚焦年轻人的口味喜好,推出迎合年轻潮流的新品牌——“麦一角”麦饼,不仅品牌名字更有寓意和文化内涵,在产品包装上也更注重设计感。“麦一角”麦饼不同于传统的圆形外貌,采用三角形状设计,同时在口味上也进行了“花样”创新,深受线上销售和年轻群体的喜爱,目前日销售量可达1000个左右,订单主要来自杭州等地。三是解锁流量密码,让“乡愁”产品更畅销。巧用互联网,着眼于旅游、美食等特色旅游文化,以农旅融合活动为平台,打造“互联网+农业+休闲+旅游+销售”新模式,举办“和美乡村麦田生活节”等文旅活动,构建现场加工参观和休闲购物等一体的“沉浸式”场景。同时,通过“麦饼西施”周阿珍的直播间,向外地的网友们直播永嘉麦饼的制作过程,直播间一度增长到10万粉丝,电商直播年收入达100万元以上。如今,分布在全国的永嘉麦饼店从2019年初的100余家增至如今的500余家,产业年产值从2019年的1.2亿元增至2023年的5亿元,从业人员从2000余人到上下游产业带动1万多人。 谢秀杰 黄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