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鸭肝”变“鹅肝”一字之差带来万元罚款

发布时间:2024-05-11

鹅肝在西餐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因其细腻口感和独特风味备受“饕餮们”青睐。然而因“鹅肝”和“鸭肝”有相近的口感和外观,但价格相差近3倍,让个别经营户动起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歪心思。

近日,浙江省宁海县市场监管局依法对某餐饮单位使用“鸭肝”冒充“鹅肝”的行为,作出罚款1万元的行政处罚。

据悉,该局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餐饮单位在餐饮服务中使用某品牌香蜜肥肝为原料,制作成“鹅肝”对外销售。该菜肴配料为鸭肝、食用盐、白砂糖、味精、鸡精、调味粉,并无鹅肝成分。涉事餐饮单位使用“鸭肝”冒充“鹅肝”的行为,构成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有关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违法行为。

该局提醒消费者,可以从外观、口感、价格、成分等方面进行区分鸭肝和鹅肝。外观上,鹅肝明显偏大,一个完整的鹅肝重量大约在700克以上,鸭肝的重量则在450—600克左右。鹅肝是带有浅粉红的象牙色、淡金黄色或淡青黄色,而鸭肝则偏土黄色。口感上,鹅肝细致绵密、油脂丰富、入口即化,鸭肝的口感不如鹅肝细嫩精致,比较浓郁的风味中带有一些土腥气息。价格上,鹅肝的价格是鸭肝3倍左右。

同时该局提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经营者切莫贪一时小利,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黄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