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5-29
民生计量无小事,一斤一两关民情。
电子计价秤,作为市场、商场、超市、店铺、摊贩交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计量工具,其量值准确与否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市场监管总局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监管为民”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扎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从2023年7月开始,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深入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坚持法治监管保活力、规范秩序促活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键小事”,取得了积极成果,在社会各界引起普遍关注,受到广大消费者称赞。
回应关切,“小计量”关乎“大民生”
民生计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计价秤,更是重要的民生计量器具和放心消费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综合整治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保障电子计价秤量值准确,为消费者创造安全、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是确保市场公平、保障放心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市场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以全面加强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为抓手,既大力清除市场交易环节的“鬼秤”,更向生产环节延伸,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生产假冒伪劣、具有作弊功能电子计价秤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民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023年7月至12月,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此次综合整治聚焦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和生产假冒伪劣、具有作弊功能电子计价秤的企业;对集贸市场、商超、水果店、夜市、流动摊贩等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计价秤等计量违法行为。
一声令下,各地积极响应,迅速展开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统计数据显示,综合整治期间,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单位45万余家,检查电子计价秤223万台,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2.9万台,督促整改未按要求设置公平秤的集贸市场714家,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案件1.3万余件。
齐心协力,整治行动持续推进
今年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去年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力,持续深入推进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
4月19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印发《2024年电子计价秤计量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自4月到12月在全省范围开展电子计价秤计量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层层压实责任、扎实推进。省局将于6月、11月分别组织实地调研或明察暗访,重点了解电子计价秤综合整治成果和成效,对认识不到位、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自今年3月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集中开展为期6个月的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积极行动,着力摸清全市批发、零售、维修电子计价秤经营户情况,并聚焦露天便民市场、集贸批发市场、商场、超市、快递物流、海鲜生鲜门店、零食水果门店、以称重结算的餐饮门店以及电子计价秤销售单位,重点检查是否规范设置“公平秤”、电子计价秤是否经检定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是否存在作弊功能等,依法查处一批重点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坚决遏制电子计价秤缺斤短两等计量违法行为。
“五一”小长假期间,江西省上饶市市场监管局持续组织开展计量专项检查,重点对婺源篁岭、三清山、葛仙山等旅游景点的超市、门店、集贸市场等消费者密集场所使用的电子计价秤、电子天平等计量器具进行检查,从严从快查处计量器具作弊行为。同时,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督促经营者自觉履行计量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信经营,引导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消费环境。
5月中旬,安徽省黄山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部署开展水产(海鲜)类、肉禽类集贸市场电子计价秤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缺斤短两和计量作弊等计量违法行为。同时,对市场开办方(管理方)开展约谈,督促其落实计量监管主体责任,并帮助其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5月22日,河南省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召开解决人民群众“关键小事”电子计价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单位细化整治措施,明确整治重点,分类施策、分级负责、协同作战,并将整治行动与党纪学习教育和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深化拓展”年工作有机结合。
针对“鬼秤”现象,江苏省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打出五招“连环拳”:驻点监管,向每个农贸市场下派一名驻点监管人员;计量器具“五统一”(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轮换、统一维修),压实市场开办方(管理方)主体责任;一“码”统管,加强电子秤强制检定;部门联合,加强对作弊秤的溯源追查;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截至5月23日,已出动7049人次,巡查317家集贸市场1281家次、商户8437户次,巡查其他商户2955户次;全市各区局共查处电子秤计量违法行为225起,立案75件。
今年5月20日,正值第25个世界计量日。
针对老百姓关心的电子计价秤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不仅科普计量业务知识,为群众提供电子计价秤如何防作弊及相关计量法律法规知识咨询服务,还组织开展手机变“砝码”活动,对消费者手机进行称重测量,让手机巧变“砝码”识破“鬼秤”。
当天,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发起集贸市场诚信计量的倡议,呼吁集贸市场开办方(管理方)和经营者积极履行责任,共同维护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数字赋能,为监管增加“砝码”
在综合整治“鬼秤”过程中,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利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手段,探索出多种治理方法。
陕西省西安市建设了集贸计量智慧物联平台,该平台具有远程校准、远程质控、精准定位、状态感知、分类核称、消费评价、一键投诉、风险预警、诚信档案和诚信教育10项核心功能,能够以“一张网、一张图”实现交易秤状态感知和动态监控,更好地保障公平秤准确性、使用规范性、核称正确性和投诉便捷性。在此基础上,西安市又在110家集贸市场首批投入350台远程校准公平秤,实现10项功能提升,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放心消费需求。
同样,今年5月,辽宁省大连市市场监管局首批防作弊电子秤在大连双兴商品城陆续投入使用。在山东淄博,一些海鲜交易市场统一使用“智慧秤”,实时联网监控,让商户无法自行调节,由此保证足斤足两。上海不断推进智慧菜场建设,越来越多的AI智慧识别电子秤进入菜场。
四川乐山、广东深圳、福建厦门、海南三亚、广西南宁、湖南常德等地,对商户使用的作弊秤加贴“黄牌”警告。如果商家及时改正,不再出现类似行为,在一定时限后“黄牌”警告撤销……相信随着市场监管部门持续聚焦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守护好百姓身边的“秤台”,稳住百姓的“心头秤”,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定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李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