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6-20
本报讯“非常抱歉!您所乘坐的电梯发生故障,暂时停止运行。请您不要惊慌,保持冷静,电梯内属于非密闭空间,且氧气充足。维保人员已及时向您赶来,感谢您的配合。”这是近期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某单位电梯内的一幕,电梯因突发故障导致人员被困。首先发出警报的不是受困者本人,而是数字化电梯物联网安全监管平台,不超过10分钟,火速赶到的专业维保员便将被困者成功转移。
电梯是群众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电梯安全事故一直是社会焦点话题。“德城区在用电梯4984台,每天乘坐约150万人次,如何把好安全出行第一关,减少电梯故障,实现快速救援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德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孙祥忠介绍,自去年10月开始,德城区通过与山东中泽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引入电梯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运行、使用、维保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
在加装物联网设备后,电梯具备了更加智能化的功能。一方面,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并通知维修人员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还具备AI识别功能,不仅能够自动识别乘客的求助信号,还能识别电动车等违规物品进入电梯,并触发报警机制,阻止其进入住宅楼层。
“过去发生电梯困人故障,需要有人打电话报警报修,现在电梯会主动将信息推送给相关人员,后台自动拨打数字电话通知相关人员。”山东中泽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恒表示,电梯物联网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带有信息处理与分享功能。电梯接入物联网后,信息实时上传云平台,根据需求的不同,系统将信息各有侧重地传送给物业、维保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漏报瞒报几乎没有可能。
市民张先生表示,小区自从电梯加装物联网设备后,相当于有了“智慧大脑”,不仅安全上更有保障,还能防范风险。“以前经常担心电动车进入电梯会引发火灾,现在有了这个智能识别系统,我们住得也更安心了。”张先生如是说。
“特种设备不仅是人民群众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孙祥忠介绍,德城区目前已有506台电梯完成物联网设备添加,预计今年底全部完成。
同时,德城区市场监管局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至更多行业,率先在全市打造液化气瓶阳光充装、工业气瓶阳光智慧充装系统、“智慧叉车”试点等,及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颜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