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北京海淀掀起“悦读潮”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西北旺镇市场监管所 张子杰|食品市场科 程 龙|马连洼街道市场监管所 黄秀杰|标准化科 魏彦丹|宣传科(研究室) 田荣娟|四季青镇市场监管所 侯 蕊|

  

编者按
  
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于2024年5月1日启动“悦读计划”以来,局机关和基层所市场监管干部踊跃参与,每月共读一本好书,在阅读中得到思想启发,丰富精神世界,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本报今日刊发海淀区市场监管局5月份推出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一书简介,以及市场监管干部的阅读心得,与读者分享。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小欢的倾力之作。作者在综述学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最鲜活的政府实践与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过去几十年地方政府如何参与、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等。全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与理解。
  此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扇透视中国经济结构与政府行为的窗口,也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思考角度和行动指南。
  上篇展示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与实践,下篇将视野拓展至宏观经济调控领域,探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复杂图景中,市场监管部门责任重大,须紧跟地方经济发展步伐,创新监管策略,优化政务服务,护航企业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经济波动带来的挑战。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关注新兴业态的监管空白,及时出台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监管规则,既要鼓励创新,也要预防市场失序。
  书中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为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启示: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监管重点应有所不同,既要避免过度干预市场,束缚企业手脚;又要防止监管缺失,导致市场混乱。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也为我们市场监管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书中对于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分析等内容,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市场监管部门既是市场的监管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我们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和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规范食品市场秩序;又要尊重市场规律,注重与食品经营者沟通和交流,促进食品市场健康发展。只有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管,才能实现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随着食品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我们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监管手段,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
  本书作者强调了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深度参与和重要性。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仅是环境创造者,更是深度参与者。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推动经济起飞和培育市场经济制度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地方政府要不断调整自身角色,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书中提到的“渐进式改革”中的缓冲机制是为了稳定改革过程,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缓冲变革带来的冲击。尽管这种机制可能会拖低效率,被解读为“扭曲”和“资源错配”,但任何成功的转型过程都离不开这样的缓冲机制。政府服务质量和收入数量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也凸显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动态角色。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不断调整政府的角色定位,为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书是一本讲述政府运作和经济运行的科普读物,作者秉持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原则,把微观机制和宏观现象联系对应起来,清晰明了的解说、鞭辟入里的分析、积极进取的展望,既有利于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有助于对当下“焦虑”“内卷”情绪的缓解和释怀。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特别是在上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很多概念,比如权力运作的约束、制度设计的任务、上下级事权划分的依据等,这对于身处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有利于在整体大局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在落实具体工作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上级意图。我们应当认识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一样,是经过不断建设和完善后的结果,并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我辈时刻保持进取精神,保持不断学习,保持清醒认识,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实现美好中国梦。
  这本书从政府视角切入,用翔实案例对重大经济事件进行抽丝剥茧般解读,帮助读者厘清中国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置身事内”传达的便是中国政府主动的姿态和深度参与经济的模式。
  这本书让我清晰了解了中国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前世今生”,也让我对“改革”有了更立体的认知。改革的本质是动态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项重大政策的落实,可以在特定阶段拉动经济增长、服务改善民生,但在动态时间轴上,它可能又在引发一系列新问题,需要继续改革。因此,改革是持续进行的,政策是持续优化的,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政经新闻中那些抽象的政策看似与我们不相干,实则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有“置身事内”,深入了解国情、国策,才能更好地理解现状、把握机会。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缓解压力的根本之道是增加供给,而不是限制需求”,书中提到的这一点给我很大启发。面对经营主体的需求,市场监管部门要做的也应是增加供给、提高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提高公众对参与市场监管的认知,公众参与将提升市场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通过对自身事务进行高度自治的方式,推动经营者自觉规范经营行为;其次,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发挥经营主体的自我能动性,逐渐形成行业内部的自我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弥补监管部门专业知识不足的短板;最后,引进第三方监管力量,由第三方机构对公众需求进行收集、分析,梳理改进监管流程,畅通公众评价体系,提高市场监管政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