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园地 > 

杨震:却金暮夜垂青史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杨震(公元59年—公元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八世祖杨喜被汉高祖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被封安平侯。父亲杨宝,因刻苦攻读欧阳生所传授讲解的《今文尚书》,成为当时名儒。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在桓郁的教授下,杨震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深钻细研。
  二十岁以后,杨震对出仕做官没有兴趣,就在家乡华山脚下的牛心峪口自费设塾授徒,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育生涯,在此教授学生两千余人。杨震还在华阴双泉学馆、客居于湖(今河南灵宝市豫灵镇董社源)讲学十多年,弟子达一千多人。他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不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其弟子虞放,官至汉桓帝司空(掌管国家工程建设的官员)。
  杨震能名垂青史,不仅因为教育,更因为为官清廉。他“却金暮夜”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杨震五十岁后,迫不得已被征召出仕。他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或许,这就是他从政多年,能够官高至太尉的原因吧。
  《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当他从荆州赴东莱郡任太守时,经过昌邑,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县长,前来拜访,到晚上送十斤金给他。杨震说:“老朋友知道您,您却不知道老朋友,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没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杨震也因此被后人誉为“四知先生”。
  从杨震的“四知”可见,他是知敬畏、心中有戒的。他敬畏“天”,敬畏“神”,敬畏“我”,敬畏“你”,从而划定了心中的“红线”,坚守而不逾越,成就了他的“廉”名。
  杨震作为古代官员,尚且心中有戒不逾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清廉精神财富。我们新时代的市场监管干部,更要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敬畏党纪国法、敬畏人民群众、敬畏经营主体,筑牢“防线”、夯实“底线”、划定“红线”,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人。

□安徽省蚌埠市市场监管局 周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