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4月21日至26日,中国记协组织全国新闻界约40名采编骨干赴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开展“四力”实践调研活动,我有幸参与其中。
新闻工作者们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亲身感受了安徽感恩奋进的火热实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创新。这次调研不仅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沉下身,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融入时代潮流 洞察社会发展
记者要走出去,紧跟时代步伐。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新闻工作者要努力融入其中,感知时代脉动。无论是探访创新科技企业,还是报道基层民生改革,都要尽力去理解并揭示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涵义。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了解最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动态进展;要深入调研,通过采访、调查和实地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更全面、更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要广泛交流交往、培养职业敏感、拓宽思考维度、遵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洞察和报道社会发展,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贴近人民生活 挖掘真情实感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要让故事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我始终坚信,最动人的故事来源于普通人民的生活。每次走基层采访,我都认真倾听群众的声音,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更准确地捕捉并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记录下他们的欢乐、忧愁、期待和梦想。虽然记者在报道时会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但应努力保持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具有深度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公众,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价值。
弘扬中华文化 展现国家形象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如何兼顾弘扬中华文化、展现国家形象呢?我认为要将文化的独特性、历史的深度和现代的发展相结合,以真实、全面而吸引人的方式呈现。这次“‘四力’实践”安徽行活动,新闻工作者们来到有着“将军县”之称的金寨县,不仅深入了解了这片乐于奉献的红土地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更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在铭记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挖掘寻找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通过普通民众的小故事,见证大国崛起的坚实步伐力量,进一步展示国家的软实力和积极形象。
坚持客观真实 传递正向能量
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客观真实的新闻原则。作为一名全媒体编辑记者,每次写作前,我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严格的事实核查,确保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对于数据、引用和重要细节,我会从多个信息来源进行验证。报道时尽量选取多个角度,在涉及争议或多方面意见的情况下,平衡引述各方观点,让读者自己形成判断,在必要时指出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记者要在保证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向受众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作为一名记者,我深知自己的职责不仅是记录时代,更是传播真理、传递情感、促进理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实际,走进人民群众,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中国的发展变化,用心去感受和讲述那些鲜活的中国故事。我相信,每一位记者的努力都能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好声音响彻世界。
□本报记者 郑晓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