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编读往来 > 

墨脱的诱惑 墨脱的魅力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一直以来,我特别喜爱阅读《中国市场监管报》文化建设版的文章,今年6月27日刊发的《墨脱九章》,一开头便把我的阅读欲望紧紧抓住,一气读完,有感而发。
  一入题:“俯仰之间,暴雪换成了雨林,一条条瀑布陡然攀上了峭壁。”这攀上峭壁把我的思路打乱了,瀑布怎么能攀上呢?细一揣测,因雨林而攀上,有点移步换景的感觉,动感十足,如果用落下或者呈现就有点平淡无奇了。如此,再看“瓜藤护主,花香溢出,花萼填充鸟语,母性的静谧里是见风长的草木。”这些描述不断地冲击我的思维,这不是简单的词句堆砌,而是作者进墨脱时,思绪随着畅想而飞扬。
  我读了几遍,有如在品一杯墨脱“肥嫩有加”的茶。
  在入了心的文字里,我一章一章、一句一句认真阅读且享受着,从字里行间领略文字组合的乐趣,好似陪伴作者神游一趟墨脱,体会藏区的神圣。
  刚进入墨脱地界,作者俯仰南迦巴瓦峰之后感叹,拟人化地说南迦巴瓦峰的脚伸到了墨脱县,可见南迦巴瓦峰的雄伟与壮观,感悟上山下山的心理跌宕。
  沿途的景色,伴着一路的紧张,终于“紧绷的山路开始松弛,敦厚的山梁渐渐坦然。”在坦然的地域上展现背着竹箩的门巴族女子,甚至蹲在路边的巨石也让他们有了壮胆的诚意,一路的艰辛和欢愉在文章里迎面而来,我似乎也听到了他们旅行的述语。
  在途中留宿农家“复将火塘弄醒,吹火筒与烟熏过的布帘,感觉置身东晋。”老农的质朴和勤劳,山间的一夜,让他们感触到人间烟火的温馨。
  从果果塘大拐弯观景台到门珞博物馆,“那些险在日记里,也让笔画与句意不安。”峰回路转,一路劳累,看见牛羊闻着盐香回家,心里安稳一些,才有了在博物馆神清气定地敬仰散了架的纺车。
  在墨脱县城“话题渐渐从诗与远方,归落到物价与行情”,就有了悠闲的时光,散逛在街头品读墨脱“一杯茶围拢了群山。”精致的墨脱,与人交往都透露出大山的清凉。
  墨脱的夜“雅鲁藏布江不断拍岸惊天,夜鸟的尖喙放倒了迷人的梦寐。”在街上逛着逛着,流连于深巷长道,领略墨脱慢生活,竟然引来思乡的情节,想起故乡的天穹。
  从墨脱县城再出发“峡谷面前,就想生出一对翅膀”,去追寻诗和远方。不期而遇到小学一位老师竟有诗发表在《诗刊》上,作者说这位老师:“巧妙地走过了语言的冻土,正把地上捡到的交给诸神。”作者的意思是说,老师的诗带着泥土的芳香,墨脱就是诗的殿堂。
  离开了,“墨脱不是一处风景,而是一种诱惑。”用这样一种感叹,结束了行程。
  我就这样絮絮叨叨地罗列了作者精妙的语句和我的感受。其实我是反复咀嚼过的,文章里有太多的佳句,但由于我认知的差异,有些语境消化不了,远远不能品出作者文章中喷出的清香。尽管如此,我已经乐在其中,足矣!
  这篇散文,我读出了墨脱的古朴、原始,读出了群山的巍峨,田园的秀美,也读出了人杰地灵,与其说《墨脱九章》是散文,不如说是一首首诗,一首首穿透力极强的诗,一首首隔空呐喊的诗,由心赞美的诗。《墨脱九章》是融入心灵的一杯茶,有穿越山川的激动和回味无穷的感悟。
  我虽未曾涉足墨脱,但看了作者细腻的描写,仿佛早已身临墨脱。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中国市场监管报》编辑老师慧眼识珠,成就了《墨脱九章》。

□四川省德昌县市场监管局 苟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