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02
在河南省安阳市西二十多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有一座被誉为“中州第一名宅”的马氏庄园。这里是马丕瑶的故居,也是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走进庄园,但见匾额楹联、琳琅满目。故居下层匾额由马丕瑶亲撰“修身堂”,楹联为“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质朴无华的语言,蕴涵着马丕瑶做人、处事、为官的核心理念。
马丕瑶(1831年—1895年),字玉山,清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令、贵州按察使、广西布政使、广西巡抚、广东巡抚等职。其为官三十余年,于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于私,修身齐家、立德立功。马丕瑶勤政爱民、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被人们称为“马青天”。光绪皇帝赞其为“百官楷模”。
勤政以务公,善政以富民。马丕瑶做知州时,张之洞请他出任山西清查局局长。他仅用三天时间,就查出了布政使与地方官作弊所贪三十万两银子的罪行。光绪二年至光绪五年(1876年—1879年),河南、山西等北方五省发生严重饥荒。此时马丕瑶因政绩卓著被委以解州知州,他到任后遍访灾情,捕杀乘机作乱的盐枭二十余人,稳定本地秩序,同时向富有绅民筹措粟米十万余石,赈济灾民、平抑物价、减免徭役。史载“晋饥虽甚,惟解州民无流亡,田鲜荒者”。灾后,他重新丈量土地,编订鱼鳞图册,恢复生产,减轻民众负担。
光绪十五年,马丕瑶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并倡办蚕桑、开设机坊,兴建育婴堂、栖流所等社会福利机构。光绪二十年,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他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马丕瑶因忧愤国事卒于任上,终年六十五岁。光绪悲痛万分,亲自撰写祭文称其“性行纯良,才能称职”。
做官先做人,为官先立德。马丕瑶注重自律、自省,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来“幽独审己”,警示自己坚守“诚敬”,切“勿暗肆”。他把书房命名为“约斋”,其《约斋铭》第六条“处家”中有“儿辈严课读,也要善诱循循,约约家之本”之句,意为要严加管束、循循善诱,督促儿孙后辈读书学习,这是治家之本。马丕瑶对子孙的读书要求严格,要求马家子孙十三岁以后要到“读书楼”学习。“读书楼”没有楼梯,而是用一个专门的木梯把孩子送上去,然后撤走。马丕瑶是省身律己的严父,也是廉洁自律的忠臣。当时的永济县有个极善奉承的县吏,他听说马丕瑶爱养花,于是搜罗奇花异草献殷勤,被断然拒绝。马丕瑶且发现永济百姓人人痛恨这个县吏,在查清其腐败事实后,对其进行了严厉惩处,并借此告诫子侄“人之投吾所好者,必有所为而来。稍中其毒,与饮鸩等”。这凸显了马丕瑶的慎独、自律以及严格的家风家教。
在父亲的影响下,马丕瑶的子女都有所建树。长子马吉森是清末民初实业家,一生忠心爱国。次子马吉樟是光绪九年进士,为官恤民善施、力主改革。辛亥革命后,马吉樟曾任袁世凯总统府内史、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在袁世凯称帝后,马吉樟当即辞官。小女儿马青霞,与秋瑾齐名,才华横溢。她为人宽厚,乐善好施,积极资助革命,兴办女学,曾多次不惜重金慷慨解囊,最后将数百万家产捐献给国家。
“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这副马丕瑶上任平陆知县时编撰的楹联,正是他一生克己守礼、修身立德的真实写照,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我们市场监管部门的党员干部要讲好诸如马丕瑶一样的廉政人物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使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直属(网监)分局 朱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