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06
食品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改变了以往只能靠眼看、手摸、鼻闻来进行监管的方式,能有效实现食品安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避免局部性风险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散发性风险演变成全局性风险。目前,各监管部门依职责组织开展食品抽检监测工作。本文以市场监管部门的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国抽信息系统)为切入点进行论述。
一、树立战略思维,高度重视食品抽检信息化建设
一是疫情对食品抽检信息化工作的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连接和共享。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的特性,搭建食品抽检信息化平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二是“双随机”理念在食品抽检领域的落实。依托信息化手段,能有效避免人为干预抽样工作。三是食品抽检全国“一盘棋”的必然要求。实现全口径食品抽检数据归集,发挥预防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二、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推进完善国抽信息系统
(一)工作流程模块化。涉及样品采集、检验检测、核查处置、信息公布等全过程工作环节,抽样效率较之前提升约60%,年度报告撰写周期缩短85%。
(二)四级抽检全覆盖。全国约99%的地(市)、98%的县(区),近2000家食品承检机构在使用国抽信息系统,每天抽样约1.9万批次,峰值达6.8万批次。
(三)工作程序规范化。明确了抽样文书填写规范,设定了各环节工作时限,并严格已提交数据退修订工作。
三、秉持创新思维,重点突破优化国抽信息系统
(一)合格备样再利用。实时显示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的数量、保质期等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实际再利用抽检备份样品货值9172万余元,主要用于捐赠给福利院等慈善机构。
(二)开门办抽检。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目前在全国31个省(区、市)246个地市(州、盟)抽检9万余批次,参与人次近6000万。
(三)风险预警可视化。通过梳理抽检数据之间潜在关系,采用词云图、树形图、流向图等可视化形式来直观展现食品安全风险及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进展情况。
四、下一步方向一是通过合理调配服务器等方式,提升国抽信息运行速度。二是挖掘抽检数据“含金量”,提升风险预警能力。三是推进国抽信息系统与总局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等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发挥“1+1>2”效能,形成监管合力。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抽检司 陈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