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07
“假如新型储能的利用能提高风电和光伏1%的消纳率,全国就会有上百亿度的新能源电供给。”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郑耀东的一句话,道出了新型储能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将在能源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广东省对新型储能高度重视,提前发力,早在2023年就将新型储能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积极探索质量强链路径,以质为擎,激活产业链发展新动能。如今,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新型储能,产业政策东风起
何为新型储能?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它可以改变电力系统传统的即发即用方式,被业界比作“超级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用电高峰时“放电”,起到调节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作为一家扎根广州20多年的本地企业,是中国锂电领域的一位“老兵”。公司2011年进入储能领域,是国内最早做储能电池的企业之一。2022年,鹏辉能源营收突破百亿元,并跻身于全球储能电池头部供应商行列,位列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
在鹏辉能源副总经理郑卓看来,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广东有诸多优势,首先来自于政策支持。
2023年3月,《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新型储能产业被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显示出广东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和产业发展前沿的雄心。作为纲领性文件,该意见对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珠海等地产业功能明确布局,要求对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等各种关键技术和设备展开攻关,还对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应用场景、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共187项政策吹起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的东风。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闻风而动,快速响应,于2024年1月印发《关于发挥市场监管职能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从9个方面提出20条务实举措,推动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驱动良好局面,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东省已经聚集鹏辉能源、南网能源、天赐材料等一批电化学储能重点企业,覆盖电池材料、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等环节。通过新型储能产业链聚集以及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广东储能技术应用及项目落地,推动广东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郑卓说。
公司+联盟,打造全产业生态链
氢储能平台、固态电池、超级电容器、超导磁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走进广州市白云区的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储能创新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新型储能产品和设备。
这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由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也是我国第一家由产业应用侧企业牵头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而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则是由南方电网科技公司牵头,联合大唐集团、南网储能、亿纬锂能等13家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合资组建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储能创新中心运营主体,在新型储能质量强链中扮演“链主”角色。公司副总经理李书杰表示:“储能创新中心相当于一个包括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在内的联盟,各方会聚于此,发挥自身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实现更大价值和效果。”
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发挥“链主”企业需求牵引作用,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业务互联、资源互享、质量互促的协作机制,建立全国首个“广东省新型储能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
“链主”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开展产业链质量管理水平联动提升工作。包括加强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升级,增强全产业链竞争力;推动先进质量理念、质量管理模式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引导链上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提升整个产业链质量创新和保障能力;开展链上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与技术改造诊断,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施产业升级换代,补齐质量管理发展短板。
“利用国家级的平台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转化,使储能技术更好地支撑电力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都非常巨大。”这是郑耀东对储能创新中心的评价。
遍地开花,产业链点线面提升
2023年以来,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除了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落地建立“公司+联盟”全产业生态链之外,清远“超级充电宝”、梅州新型智慧独立项目等众多新型储能项目已经开工,总投资35亿元的中山年产3万套电池储能装备建设项目已经备案……
在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瑞庆时代)的“零碳工厂”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预计于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瑞庆时代将成为广东全省首个涵盖电芯到电箱、电柜和集装箱全链条储能产品的储能基地。”瑞庆时代总经理丁爱军说。他介绍,首期投资120亿元的瑞庆时代在2022年5月正式投产后,产能不断攀升,已成为肇庆新型储能产业的龙头企业。
前不久,广东省工信厅发布2023年度特色产业园区名单,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凭借新型储能特色产业榜上有名。肇庆市工信局局长邱健强表示,肇庆市新型储能产业以锂电池、电池材料、电池设备、电池回收为主,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目前已落地储能产业链相关项目40个,计划投资约342.5亿元,全市已有新型储能规上企业45家。
新型储能产业链的强大效应已经显现。在广东省湛江市,从事羽绒产品生产及进出口贸易的广东鸿图实业有限公司今年6月采用了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的新型储能系统,并利用储能设备成功降低了用电成本。据测算,这套新型储能设备将帮助企业每年节省电费超过8万元,预计10年内总收益超过72万元、盈利超44万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配套产业,处于市场风口期。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将继续坚持质量强链路径,全面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以质为擎,御风而行。
□本报记者 李秋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