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提升食品抽检监测效能 发挥抽检监测“哨兵”作用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19

  近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支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不断加大对食品抽检的财政投入和考核力度。沈阳市市场监管局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建设,把食品安全抽检当作推进食品监管的重要抓手,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扎实推进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持续提升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积极打造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强化投入管理 确保抽检高标准推进
  沈阳市各级政府连续多年对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在资金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2023年,市、县两级开展抽检监测4.3万批次,抽检量达到4.8批次/千人,财政投入和每千人口抽检量在东北地区位列第一。
  此外,全市加大现场快检力度,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为重点完成19.5万批次抽检,严把食品、农产品准入关。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政府招标采购工作要求,经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对普通食品、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承检机构组织公开招标,运用综合打分法,择优选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县两级各有侧重,同频共振。政府将抽检工作列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按月、季、年实施量化考核,对进展不力的情况,食安办及时发出“三书一函”督促提醒。市场监管局对承检机构坚持实施数据抽查、盲样考核、留样复核、现场考核等专项检查,开展“日监控、周调度、月点评、季考核”日常考核,为全市食品抽检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提供坚实保障。

赋能智慧监管 精准防控风险隐患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科学统筹,合理安排食品抽检监测工作,充分发挥提示风险的“雷达”警示作用。
  守牢底线盯紧“四个重点”,盯紧食用植物油、肉制品、乳制品等重点品种,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重金属、农兽药残留等重点项目,农村、校园等重点区域,“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
  回应社会关切做到“十个全覆盖”,对全市在产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农批市场、中央厨房、校园(托幼食堂)等10个业态、场所实现全覆盖抽检。
  紧密结合监管需求开展19项专项抽检,其中,生产环节包括食用植物油等4项专项抽检、流通环节包括放心肉菜超市等10项专项抽检、餐饮环节包括餐饮示范街店等4项专项抽检,同时,对节令食品等进行专项抽检。
  强化结果运用,精准提示风险,2023年全市抽检不合格率为2.4%,为有效利用抽检结果,组织编写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质量分析简报共10期,每期简报均深入分析当期抽检不合格率和风险监测问题发现率等抽检监测数据,研判食品安全风险和监管需要关注的重点,形成食品监管建议书。累计列出了蔬菜制品、方便食品、餐饮食品等13大类、51类次高风险产品以及52类次中风险产品和44类次低风险产品,列出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等重点监测项目。
  精准施力,实施差异化抽检,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生产企业采取不同批次抽检,增大高风险等级生产企业的抽检批次,相应减少低风险等级企业的抽检批次,对已发现问题的食品企业及产品实施跟踪抽检。

靶向服务执法 强力震慑不法行为
  2023年,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共计在国抽系统领取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1272件,全部在5个工作日内送达至被抽样食品生产经营者,按时核查处置率100%;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立即采取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等风险控制措施,共下架、封存、召回11382公斤,把风险隐患降到最低;督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排查不合格原因,并进行整改,严格履行主体责任,确保食品生产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沈阳市市场局会同农业农村局、公安局等部门印发《沈阳市市场销售环节抽检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工作规范》,明确部门间分工,提高销售环节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核查处置工作的可追溯性和规范性。全年所有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任务完成率100%,立案1016件,是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案件的重要来源;行政处罚601件,罚没金额47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4件。及时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开不合格食品风险防控和核查处置结果信息,对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对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该局不是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主动开展技术“帮扶”,借助专家力量,组织开展了“面对面集中授课”“一对一上门解疑”“流动诊所按需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帮扶行动,帮助肉制品、糕点制品等行业近30家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查找原因、建立整改方案、消除生产隐患,推进食品产业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凝聚民心民意 倾情打造为民品牌
  围绕百姓关注焦点,坚持“开门办抽检”,扎实推进系列食品抽检惠民工程。
  以百千万工程调查为指向,对百姓最不放心的食品问题开展重点抽检。今年年初,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百千万”食品安全民意调研活动,共征集问卷10万余份,梳理汇总后形成百姓最希望抽检的食品、场所等统计结果,纳入今年的食品抽检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了肉制品、连锁餐饮店、校园食堂等抽检计划,目前已经完成7200批次,比去年全年2206批次有显著提升。
  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增强民众参与度和获得感。组织进市场、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近300次,把快检车开到百姓身边,活动覆盖900余家次场所,累计完成现场快检2.2万批次,2.4万余名群众热情参与体验。
  高效利用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按需捐赠杜绝浪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利用的通知》,以制度为保障,保证捐赠食品安全可溯。加强备样日常管理,将食品抽检中产生的零散备样食品归集分类,根据食品特点按实际需要匹配给特定群体,确保物尽其用;在合理时间内及时捐献,确保利用率达到100%。与民政、残联等部门紧密合作,自2023年起,累计向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公益慈善机构以及农村困难群体等最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捐赠市本级抽检合格备份样品12次,捐赠合格备样价值高达35.2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未来,沈阳市食品安全抽检工作将严格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各项工作要求,盯紧食品安全风险,有效开展隐患排查,切实发挥食品抽检监测“哨兵”作用。以强化承检机构百分制量化考核、优化食品抽检抽样流程为重点,提高抽检工作规范性,确保核查处置顺利进行。科学合理制定抽检计划,统筹安排抽检批次,增强抽检靶向性,积极提高抽检效能。发挥检验检测优势,多举措推进助企惠民行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架起通向百姓心坎里的桥梁,真正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参与、分享食品安全抽检成果。

□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学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