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19
近年来,湖北省蕲春县市场监管局聚焦市场领域多头检查、重复监管、随意执法和监管盲区“四大难题”,坚持把“小切口”作为思想破冰、监管破题、工作破局的关键抓手,探索“四联四融四制”综合监管新模式和“一业一查+N”新场景,撬动市场领域由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纵深拓展。
推行“四联四融四制” 创建“一业一查”模式
蕲春县市场监管局统筹发展所需、部门所能、企业所盼、未来所向,探索“四联四融四制”,创建“一业一查”综合监管新模式。
(一)“四联”聚合力。一是统筹联管。依托市场监管联席会办公室,报请县政府建立“一业一查”双随机部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出台实施方案,统筹管理同一行业相关部门检查监管工作,变各部门“各自为战”为“统一行动”,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二是事项联合。由各主管部门申报相关行业领域监管事项和法律依据,推动34个监管部门247个监管计划整合为涵盖78个行业领域112个监管事项,建立监管事项清单、行业合规手册和“一业一查”监管对象名录库,制定年度监管工作计划,明确抽查对象比例、抽查方式和抽查结果处理等内容。三是部门联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建立“牵头部门吹哨、责任单位报到”协同联动机制,由主管单位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实施同行业“一业一查”。在联合执法检查中,发现其他行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时,立即启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及时保存证据并移交主管部门加强监管,既推动整体检查频率减少55.1%,又有效避免监管漏洞和“真空地带”。四是区域联查。与邻省安徽省太湖县建立“资源共享、手段互补、联动推进、综合监管”协同监管机制,共同实施跨省联合“一业一查”双随机联合检查,实行检查标准统一、检查结果互认,打造跨省域监管合力。
(二)“四融”赋活力。一是融通部门资源。运用湖北“互联网+监管”双随机监管系统的“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资源,建立蕲春县“一业一查”联合检查对象名录库和监管执法人员名录库,推进部门信息互通、监管力量联合、执法装备聚合、违法行为移交和监管服务协作。二是融入风险管理。推动全县各部门将“一业一查”与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有机结合,运用信用风险分类抽查数量占总数量80%以上,实施差异化抽查,提高检查监管的精准性和针对性。目前已开展部门联合检查68次,检查经营主体712家,检查次数、家数同比分别减少25.7%和33.6%。三是融汇智能监管。依托“智慧监管一张网”,将“移动互联网+视频经营场所”功能融入“一业一查”。通过在燃气充装、餐饮加工、矿产资源等领域实行监控设备联网,加强操作过程、道路运输等关键环节实时监测,形成监管“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叠加效应,打造智防、智控、智治、智慧监管新范式。四是融合党建引领。落实“小个专”党建工作指引,将“一业一查”融入党建引领,在联合检查时同步开展送政策、送法规、送服务、解难题行动,指导经营主体签订信用承诺书,帮助解决急难愁盼事项。
(三)“四制”提效力。一是统筹协作机制。加强谋划部署,推动各部门梳理完善“一业一查”事项清单、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和检查工作方案。建立部门会商和联络员制度,压实部门牵头责任和协同部门配合责任,形成综合监管“一盘棋”。二是信息共享机制。推行“智慧监管一张网”,健全“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建立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机制。规范抽取检查对象名单、随机匹配检查人员、检查结果录入及公示、检查结果后续处理等5项工作标准,促进信息联通。三是查管衔接机制。按照“谁主管、谁牵头、谁组织”和“谁发起、谁录入、谁公示”的原则,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实施严格后续监管、优质履职服务,推进“查管服”有机衔接,防止只查不管、只管不服。四是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一业一查”实施全流程监测、监督和动态评价工作机制,督促各部门依法规范履职到位。将“一业一查”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双随机、一公开”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工作通报制度,推动“一业一查”高质高效开展。
实施“一业一查+N” 创新综合监管新场景
蕲春县市场监管局探索实践多重场景,破解“一业一查”涉及部门多、行业广、对象差异大等难题,提升综合监管集约性、系统性和生命力。
(一)“一业一查+多维度支撑”场景。综合用好“三库三平台三制度”多维度场景,支撑“一业一查”顺畅高效运行。一是“三库”支撑。推动各部门分类建立并动态优化“一业一查”联合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探索建立监督检查专家库,提高检查监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二是“三平台”支撑。用好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互联网+监管”双随机监管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三大平台”,完善功能应用,加强互联互通。三是“三制度”支撑。在健全县市场监管联席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制度基础上,建立“一业一查”监管工作联席会制度,“三会”合一、“三制”并用,保障联合监管统筹到位、协同到位、落实到位。
(二)“一业一查+主体全周期”场景。“一业一查”关联多方、对象多样、场景多元,蕲春县市场监管局综合实施涉及检查对象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多视角场景措施。一类是内涵式场景。一个场景是“一业一册一单”,分行业制定合规经营指引和检查清单,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个行业匹配一份合规手册、一套检查清单,一次性告知合规经营要求;另一个场景是“一业一查一评”,一个行业组织一次跨部门联合抽查检查,对行业状况和受检企业进行综合会诊、等级评定和分类处置。另一类是外延式场景,探索实践“一业一查+信用分类”“一业一查+信息公示”“一业一查+一站式服务”“一业一查+创新监管”等方式。坚持监管与服务同步,实施“一站式”跨部门综合服务;结合“一业一查”,除智慧监管外,探索开展“沙盒监管”、非现场监管、移动监管、审慎监管、激励监管等创新举措,提高检查质量和监管治理效能。
(三)“一业一查+闭环式管理”场景。除特殊重点领域、执法专项行动、投诉举报外,推动实现市场领域监管全覆盖。实行“年初出台计划-牵头部门发起-双随机抽查-部门联合检查-检查结果公示-检查情况会诊-后续监管服务-通报工作情况-年度绩效考核”的工作闭环,杜绝“打乱仗”“走形式”,努力实现监管流程科学化、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
探索实施“一业一查” 综合监管的思考启示
立足新方位,把握新机遇,改革开新局,市场监管部门才能更好站牢全国统一大市场主阵地,当好市场监管主力军。蕲春县市场监管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抓“一业一查”关键切口,运用新时代改革方法论,顺势而为推进大监管统领协同,主要有五点启示:
(一)坚持系统集成,实现“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唯有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增强监管整体效能。一是以系统之思优机制。锚定“高效管好一件事”目标,紧扣凝聚监管合力、健全监管规则、压实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联席会牵头作用,健全统筹协调、协同配合、督导考核机制,整体提升行业综合监管改革实效。二是以整体之为促协同。增强综合查、协同管、联动服的观念,牵好“一业一查”牛鼻子,优化“按行业管”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操作流程,推进分行业滚动完善抽查事项清单、抽查计划、合规指引和工作流程,打造“一业一查”、清单引领、计划推动、指引规范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三是以集成之法提效能。整合优化涉及同一业态经营主体检查事项,健全各行业领域检查对象库,做到能合尽合、能联尽联。优化部门联动、联合检查和全面监管,达到“抽取一小块、规范一行业”的效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部门随机查”向“多跨综合管”转变。多头、重复、随意检查执法是监管工作难点、经营主体痛点,多跨综合监管是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一招。突出问题导向,提升基层综合监管实效,需在优化多跨监管上发力。一是跨部门信息互通。整合市场监管、教育、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管执法等部门的气瓶充装、智慧厨房、不停车超限检测、长江禁捕天网、智慧城管相关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连通“监管桥梁”,搭建多部门远程监管系统,通过完善“牵头部门吹哨、责任单位报到”工作机制,实现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业联管。二是跨区域手段互补。通过与邻省跨区域协同合作,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问题,学习借鉴经验,聚合人才技术,推进行业检查全面覆盖和深度监管,起到补短板、提能力、强监管、促行业健康发展的多重功效。三是跨领域监管互融。各部门拥有独特专业监管优势,跨领域监管互融有助于提升监管交互性、立体化和黏合度,减少监管盲区、重复监管和无效监管,实现行业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监管全覆盖。
(三)坚持人民至上,推进“多头多频查”向“一业一次查”转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蕲春县践行简约之道,通过小改革、小创新、小切口破解“多头多频查”问题,推进“一业一查”双随机监管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一是行业主导破解“多头管”。按照“谁主管、谁牵头”原则,由行业主管部门主抓,明确协作部门,将多部门整合成一个检查整体,在一个行业领域统一进行抽查检查。二是集中破解“多频查”。将各部门涉企监管事项进行汇总,并按行业进行分类,实行监管事项打包一次查,变“专科检查”为“全科会诊”,着力解决市场监管领域多头重复检查、人情监管、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三是工作整合破解“多门抓”。推行计划一次性制定、任务一次性分发、对象一次性抽取、人员一次性选派、检查一次性完成、行业一次性体检、结果一次性公示、情况一次性通报的“八个一次性”综合工作法,提升“一业一查”整体工作质效。
(四)坚持守正创新,探索“单一方式查”向“查管服并举”转变。守正创新既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从实践看,“传统方式管”难以摆脱以往“海量查、无效管”的监管困境,“单一方式查”难以适应对经营主体“业态融合、线上线下”监管所需,“统一比例抽查”难以提升监管精准性、差异化水平。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需要守正创新,强化监管有为。蕲春县通过集成运用双随机、信用分类、风险智防、AI、互联网、远程监控、一站式服务等新方式新技术,探索以“一业一查”改革小切口,纵深推动“查管服”一体实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招、实招,可更好提高检查集约性、监管精准性和服务针对性,由“查管服”分头抓转为一起抓,缓解监管对象、监管成本与监管力量资源内在矛盾,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五)坚持建章立制,促进“综合查一次”向“常态长效管”转变。制度是管大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制度建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一业一查”涉及部门众多、对象庞大、环节繁琐、流程复杂,须发挥制度治本功效,破立并举推进法规制度建设。一是抓地方立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总结已有做法,借鉴外地经验,推动“综合查一次”改革举措上升为地方立法规范,为“常态长效管”提供法治保障。二是抓制度建设。全过程梳理“一业一查”关键方面,建立健全年度抽查检查、事项清单管理、重点库动态调整、行业合规管理、“双随机、一公开”、信用分类监管、综合会诊等系列制度和配套规定,提高改革实践制度化水平。三是抓标准规范。聚焦“一业一查”重点环节、关键流程和重要事项,多向度、多领域研究制定一批工作指引指南,分行业完善合规工作指引和合规激励措施清单,以标准化、规范化推动“一业一查”长治长效。
□湖北省蕲春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 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