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28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2024年打造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工作方案今年2月正式发布后,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战略机遇,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支撑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不断提升市场监管工作效能。
数智监管出“新招”
加强市场监管领域智慧监管是创优营商环境的迫切需求。
6月27日,成都高新区组织召开 2024年跨部门综合监管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通过数智赋能,探索跨部门综合监管新模式,形成工作合力。数智赋能监管已是成都高新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在这一方面,正进行有益探索与实践。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落实“智慧蓉城”工作部署,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痛点、难点,按照“1+4+9”架构思路,高标准打造智慧蓉城高新区运行中心市场监管分中心,重点构建1个指挥调度中心(驾驶舱)、4大功能版块、9大业务应用系统,探索构建及时感知、快速反应、系统监管、主动服务、融合共治的市场监管数智监管新模式。
市场监管分中心运行以来,极大地提升了靶向监管和风险管控水平,且初步实现了市场监管局内部跨业务领域综合监管信息化;汇总经营主体基本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等20项数据,初步建成涵盖23万余家企业的“一企一档”画像数据库,为各部门制定符合各行业领域特点的信用综合评价分级分类监管措施奠定了基础。
“现在使用智慧化监管平台,我们可以快速知道该抽查谁、怎么查。系统自动分析、精准筛选,我们可以按流程对标检查,既节省了检查时间,还提高了检查效率和质量。针对发现的问题,企业完成整改之后扫码上传数据信息,实现问题整改闭环。”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智慧药安”显神通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多,为解决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繁重的痛点,成都高新区“智慧药安”系统应运而生。
2020年,成都高新区启动“智慧药安”系统建设。经过4年的探索和实践,该系统已完成“一微、一端、一屏”四梁八柱构建,“一微”(微信小程序)主要用于数据采集和录入,“一端”(电脑PC端)用于数据统计和下载,“一屏”(可视化大屏)用于数据呈现和预警,实现监管数据从采集到分析再到应用的完整闭环。针对监管对象、监管人员和社会公众三类群体,系统分别设立了企业端、监管端、公众端提供服务。
具体来看,企业用户进入“智慧药安”系统,注册账号后便可根据企业性质选择入驻“零售药房”或者“医疗器械”,通过系统进行档案更新、线上培训、提交整改报告、网销备案。
监管人员通过该系统,可规范检查工作流程、实现药品监测预警、量化企业分级标准、重点管控风险企业。例如,企业整改时限超期,系统将自动向企业和监管人员发送短信提示,提醒企业线上提交整改报告。
“‘智慧药安’系统在提升药品监管效能和监管能力,精准管控风险和实现药品追溯方面正发挥重要作用,为全市、全省探索以信息化引领药品监管现代化提供了‘成都高新’样板。”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除“智慧药安”外,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还在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
据介绍,该局运用5G、AI和区块链等技术,织密校园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网,自动识别、抓拍并分级告警后厨违规行为,实现风险自动预警。打通食品流通溯源平台,自动生成溯源链条,开发“校餐卫士”小程序,实现学校食堂基础管理信息自动获取,有效扩大监管触角的覆盖面,推进学校在食材采购、贮存及加工等方面实时可见、可感、可知、可溯。使用手机App作为移动监管执法辅助工具,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截至目前,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支持自动判定风险11种,AI自动识别风险6种,已安装AI摄像头416个,覆盖点位208个,辖区公立中小学、幼儿园食堂覆盖率达100%。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压实多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成都高新区优化食品安全阳光智慧工程监管端、主体端、公众端功能模块,打造“政府+学校+家长+公众”多方联动闭环式监管体系,实现校园食品安全过程、信息、监管、治理“四个阳光”。食品安全工作获得家长、学生的一致好评。
从传统化到数字化,从人工化到智能化,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以创新求突破、以实干促发展,不断释放“智能”优势,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规范经营,维护良好市场秩序,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本报记者 颜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