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8-30
明代官员况钟是一位备受百姓尊重爱戴的清官。况钟,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祖籍靖安(今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高湖镇岩口村)。据史书记载,明宣德五年,况钟出任苏州知府。他上任后,勤谨清廉,博学干练,大力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核减税赋,废止苛捐杂税,因此深得朝廷器重,生平获朝廷三十一次奖赐,被苏州人民亲切地称为“况青天”。
明代流行一首民谣:“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驻袋口,都将去京里抖。”该民谣反映了地方官员进京朝见时,一般都要带上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送遍京城里的达官显贵。而况钟进京朝见仅两袖清风,不带一锱一铢。
对于这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苏州人心怀感恩。据史料记载,况钟在苏州时,曾因为丁忧而离开,“郡民诣阙乞留”。丁忧期满后,况钟复任苏州。直到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况钟任苏州知府九年,秩满当迁,要到京城述职,并接受吏部的考绩。在况钟离开苏州的那天,苏州百姓恋恋不舍,两万余人前来相送并上书朝廷,乞求让况钟继续留任苏州府。当地官员和老百姓纷纷赠礼以表谢意,况钟一律拒收,并当场写了一首感人的拒礼诗以明心迹:“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进京面圣后,况钟向皇帝表明自己想第三次留任,不愿升迁到其他职位。正统五年,明英宗下旨,命况钟“升按察使正三品职俸,署苏州府事”。以正三品之职出任一州知府,这是自明朝建立后从未有过的规格和礼遇,也是对况钟治理苏州最好的褒奖。
诗心即廉心,况钟“不带江南一寸绵”的拒礼诗,彰显的是其高洁的为官操守和做人品格。他拒的是财礼,守的是大节,赢得的是民心。
受贿行贿滋生的土壤之一就是不当的人情往来,对从政者来说,面对人情关、送礼关,关键要为政以正,防止以“礼”代贿、由“礼”及贿,陷入贪腐漩涡。为官者不能只为一己私利,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在诱惑面前,最难能可贵的是守得住底线,经得起考验,保得住本色。难耐清贫莫为官,公权为公,绝非用来满足贪婪心的私器,更不能成为人情交换的筹码。正身先正心,心不染尘,清风自来。
况钟分文不取的高尚情操令人佩服,其体现的“民本位”思想更是令人敬仰,值得每位市场监管干部学习借鉴。“风正一帆顺,勤廉得民心”。市场监管干部要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最大追求,把监管好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实际行动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同时,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严守党纪国法,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涵养浩然正气。
□江西省宜春市市场监管局 周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