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管执法 > 

规范“夜经济” 守护“烟火气”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9-11

  入夜,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长洲区红岭街道的水云天夜市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叫卖声不绝于耳。此时,长洲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正在对烧烤店(摊)、大排档等夜市经营主体经营情况进行排查,通过查看食品摊贩备案卡、小餐饮登记证,督促经营户规范经营。30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柳州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城区夜市进行集中“体检”。更加偏远的县(市、区),如上思县、天等县、田阳区、扶绥县等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在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夜行动”。
  8月初,广西壮族自治区食药安委印发自治区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方案,自治区14个设区市、111个县(市、区)成立行动指挥部和工作专班,指挥长均由市长、县长担任。全自治区用一个月时间对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大中型餐饮店、农贸市场、便利店等6类重点业态集中排查整治,打响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歼灭战。
  夜市小餐饮小摊贩怎么规范?梧州市长洲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主动靠前服务,对接夜市主办单位和经营者,现场指导办理证照申请事宜,及时解决商家遇到的困难,为经营主体“掌灯引路”。联合属地街道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夜市加强规划、管理,以方便市民、不影响市容、不阻塞交通、不妨碍正常生活为基本原则,规范食品摊点摆摊时间和设摊地点等行为。
  目前,水云天夜市已进驻125个摊位,日均客流量5000余人次。长洲区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夜市经济特点适时调整监管时段和频次,聚焦亮证经营、环境整洁、索证索票、食品加工操作、油烟净化设备使用、液化气瓶质量安全等重点,探索实行错时监管,采取建议、提醒、劝告、警告等手段,督促经营者依法经营、规范经营、诚信经营。
  如何保障夜市食品安全,守护城市“烟火气”?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对市中心多个网红夜市开展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以烧烤店(摊)、火锅店、大排档等夜市经营主体为重点,聚焦假劣肉制品问题,如掺假肉、非法添加、使用化学物质泡发等,开展突击检查和夜间执法,防范夏季食品安全风险,强化夜市食品安全监管。
  执法人员对经营主体营业执照、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肉品来源、索证索票、产品标签标识和产品名称一致性、加工制作环境卫生、电子秤作弊等进行现场检查,并随机抽取7批次肉类现场开展瘦肉精、硼砂、亚硝酸盐等项目快速检测15项次,现场未发现非法添加、使用化学物质泡发等问题。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均已责令相关经营主体整改。
  小县城如何打响夜市保“胃”战?上思县市场监管部门联合住建部门,采取错峰夜查形式,分3个检查组对昌茂市场夜市街、三江口公园、龙江半岛夜市等夜间餐饮集中街区及餐饮店进行检查,仔细检查食材进货台账、食材新鲜度、储存条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后厨卫生状况、食品加工操作规范以及食品留样制度落实情况等,防止问题食材流入餐桌。针对部分摊点存在的食品生熟混放、卫生条件不佳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经营者立即整改。同时,向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发放宣传材料,引导经营者自觉守法经营,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全自治区排查小餐饮14万多家,排查覆盖率99.60%,发现风险问题45105家,完成整治数44353家,整治完成率98.33%,发出整改通知书5103份,取缔无证照经营9家,立案673件。
  自治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开展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食品安全领域全过程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 孔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