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9-19
9月12日,是重庆市忠县新立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刘逸和同学们开学后的第四天。
“听说食堂在暑假期间重新改造了。”中午下课后,刘逸在食堂排队打饭时好奇观望,发现食堂的墙重新粉刷了,桌椅也更整洁。粉蒸排骨、青椒土豆丝、清炒玉米粒,一荤两素的午餐搭配,刘逸吃得格外香。
在忠县市场监管局食品三科科长邓红忠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半年前新立中学后厨的现场照片。照片显示,食材原材料被随意堆放在过道里,盛放食材的簸箕和一些餐具被直接放在地上,抽油烟机和烟道上则是一层厚厚的“包浆”,地面瓷砖脱落、污水横流……
“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我们和县教委对学校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要求建立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开展食堂软硬件设施的整改。”邓红忠介绍,当时市场监管部门约谈了20多家涉食品安全风险学校,并对5家有严重隐患的学校进行立案调查。
新立中学副校长、食品安全总监王顺田告诉记者,在被约谈后,学校立即对食堂上下两层的后厨区域进行重点改造。“在食堂改造项目招标前,我们还专门请市场监管部门对后厨的规划布局进行指导,邓科长和新立镇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多次来现场指导改造工程。为了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我们抓紧每天时间推进,终于利用暑期完成了改造升级。”
9月12日当天,记者跟随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来到新立中学进行检查。在学校食堂,记者观察发现,后厨区域对比之前焕然一新。厨工古玉琴戴着口罩和同事正在切回锅肉片:“切熟食用的是红色案板,切蔬菜用的是白色案板。”她告诉记者,现在切菜有了生熟分开的操作台,既保证卫生安全,又易于打理。
今年以来,忠县市场监管局紧紧扎牢校园食品安全“篱笆”,督促全县187个学校(幼儿园)食堂的“三防”设施全部进行整改,并现场指导27所学校整改,校园食品安全系数得到提升。
□本报记者 常 宇 通讯员 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