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数智监管 多元共治 互动激励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食品安全工作让群众满意受益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25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全流程智慧监管、多渠道社会共治、多形式宣传引领,筑牢食品安全每一道防线,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群众参与度、满意度,食品安全相关做法四次被国务院食安办简报刊登推广。

“数智监管”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精密智控

“阳光建设”助力全过程透明。推进“阳光厨房”“阳光工厂”“阳光小作坊”建设,通过视联网平台云回看、AI 大数据分析,追溯食品原料、现场制作过程,实现群众和监管部门在线监督。目前,实现全区养老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阳光厨房”全覆盖。已处置AI抓拍数据1150余条,处理视频异常数据1586条,未佩戴口罩、工帽,健康证到期、未索证索票等食品安全问题七天内全部完成跟踪闭环处理。

“数据画像”助力数字化巡查。在日常监管现场巡查基础上,建立覆盖食品安全领域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的监管对象库,实现执法监管单位信息共享,制定线上巡查计划,每月“定人、定时、定量”对美团、饿了么等网络订餐平台入网餐饮单位进行数字化监测。目前,已线上线下巡查监测网络订餐单位 2486家次,发现问题524个,整治违规经营商户324家,行政处罚25起。

“一码统管”实现全周期追溯。试点食品安全浙农码、浙食码“二码合一”,推进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再造“一码统管”业务链。目前,辖区农产品种植试点单位 100%纳入“浙食链”,农产品合格证等关键信息随链传递,实现从田间、车间到餐桌间的全流程数字化追溯,线上动态即时监管,以本地化、集成化、现代化基层治理,打造红船旁食品安全精密智控高地。

“多元共治”推动食品安全全过程群众参与 

畅通线下线上的监督渠道。建立隐患排查奖励制度,线下招募社会监督员,协助监管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义务监督,发放“隐患发现奖励记录卡”,对发现的餐饮店无证照或未公示、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或过期等食品安全隐患,给予5至20元不等的实物奖励,截至目前已收到各类食品安全隐患167个,发放奖励价值2900元。出台《南湖区外卖封签违规使用举报奖励办法》,相关举报情况经监管部门核实,并依法立案查处的,举报人可获得奖励。

融合力度温度的奖惩机制。实施“部门联合惩戒”,梳理汇总区检察机关抄送的相关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人员的信息、违法行为、处罚情况。将涉罪人员列入食品行业失信者名单,报送至银行征信机构及行政审批部门,禁止其再次进入食品行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不良信息互联共享。建立诚信合规企业库,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合规贷”等金融产品,入库企业具有“合规贷”申请资质,发挥守信激励促进作用。

深化多方共赢政企合作。持续发挥保险经济补偿作用,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全面引入食品安全责任险,深化与人保、平安等保险企业合作,探索企业“保险”+“服务”的模式。通过定制化产品、差异化定价、多样化服务积极推广食安险在实现重点领域、集中配餐单位食安险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超等重点食品经营单位应保尽保,270家企业参保食安险,总保费215.82万元,保额近29亿元。

“互动交流”提升食品安全幸福感舆论热度

强化“百姓点检”惠民服务。建立“专题+常态、流动+定点、问诊+帮扶”的“百姓点检”便民服务新模式,在地图上标识公布全区6个“百姓点检”送检点,免费为周边居民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形成15分钟便民检测服务圈。结合重大节令、重点区域等定期轮动开展“百姓点检”现场服务,持续扩大“便民服务点”覆盖范围,拓展场所类型和受众人群,联合春明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开展系列活动,新增连心驿站固定宣传点,扩大活动宣传度和影响力。

强化形式多样社会宣传。紧扣食安科普、隐患排查等社会热点,注重宣传载体“多样性”,加大“互动类”活动策划力度,组织开展“随手拍”“绘画大赛”“有奖答题”“文艺汇演”“最美商户评比”“食安专属头像”等互动活动50多场,受众群众十多万人次,开展“食安宣传进家庭”巡讲,联合妇联深入11个镇街道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巡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人人讲安全”,以“小家”安全守护“大家”安康。

强化舆论媒体正向激励。在本地电视台和新媒体南湖声音App开设食安宣传系列报道,报道食品监管热点,宣传食品法律法规。《GM2D在食品行业应用现状及其推广措施初探——以嘉兴市南湖区为例》《年货专项检查守护健康“年味”》等被中外食品工业杂志等媒体报道。2020年起推行餐饮服务单位“红黑榜”管理制度,目前累计共向社会公布48期餐饮服务的“红黑榜”名单,其中“红榜”单位611家,“黑榜”单位363家。(吴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