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阳光充装”让监管“跑”在风险前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09-25

  “钦州市现有上百万只液化石油气气瓶。气瓶数量庞大,监管任务繁重,部分企业恶意规避监管、隐蔽违规充装。这对监管手段和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海燕说。
  针对这种情况,钦州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气瓶安全监管方式从“人盯人、人盯设备、人盯现场”向“人、机、AI、网”协同发力转变,形成部门监管、企业规范、群众监督“三位一体”共治格局。钦州市出台《液化石油气气瓶“阳光充装”管理规定(试行)》,鼓励、引导企业对现有监控设施进行改造更新,升级为“AI”高清摄像头,统一数据接口,推动整体建设水平提升。钦州市在广西率先建成燃气“阳光充装”智慧监管平台,通过“过程阳光”“身份阳光”“阳光监管”督”提升燃气安全监管效能。
  “过程阳光”。“阳光充装”智慧监管平台整合气瓶溯源系统,通过“AI”智慧装置,从源头对全市15家充装单位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行为实施全过程智慧监管,实现违规全程可监控、可抓拍、可阻止,全程可回放、可查询。
  “身份阳光”。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购买的液化石油气气瓶均需注册在其名下,凹印本单位产权标志并附气瓶出厂监督检验报告、合格证明,方可办理使用登记。审批系统按照“一瓶一码、一瓶一档、绝对捆绑、扫描记录、自动上传”原则自动生成电子码,为每只气瓶定制“身份证”,便于溯源管理。截至目前,钦州市市场监管局已实现对全市106万只流通气瓶的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阳光监管”。“阳光充装”智慧监管平台可实时上传气瓶编号、充装时间、充装重量、检验记录及流转状态等信息。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实现对充装现场“网上看”“指上查”“线上管”,实时监控,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并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阳光监督”。市场监管部门微信公众号、充装单位自有平台均向社会公示“阳光充装”智慧监管平台二维码。公众可通过扫码随时查看气瓶进入充装平台后的充装过程。此举旨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行业监督、社会监督作用,倒逼充装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通过运用“阳光充装”智慧监管平台,目前,钦州市已实现问题瓶动态清零。今年以来,钦州市市场监管局共督导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报废50kg气液双相瓶258只,对18332只瓶阀不符合要求的50kg以下气瓶更换自闭阀。该局还督促气瓶制造、充装、检验单位落实整改内容140项,整改率达100%。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邓宗毅 张永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