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0-24
医药产业关系健康,更关系未来。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立足黄河三角洲独特的湿地气候条件和广袤的盐碱地资源,发挥石油炼化产业优势,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耐盐碱药用植物、化学制药等医药产业,加强产业规划,不断延伸高端化药、现代中药等产业链条,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政策优势,党委政府高位推进。我市组建医药产业链工作专班,为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作、专家参与的工作格局。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扎实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深化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制定出台人才新政“40条”、支持医药产业发展8条措施,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全面营造促进医药产业发展良好营商环境。
发挥产业优势,不断壮大发展规模。东营市石化产业基础雄厚,化药所需的石油化工、盐化工等基础材料丰富。同时,全市拥有可供开发利用盐碱地340余万亩,适合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中草药种植。我市通过发挥适宜中草药种植、化药产业基础配套齐全等优势,积极延伸产业链。目前,我市有医药企业118家,种植中草药2万余亩。2023年,全市医药产业全业态营收近150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医药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5%。此外,我市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创新,近年来培育了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涌现了一批单项冠军和拳头产品。
发挥集聚优势,以园区化带动规模发展。在全市重点打造东营区医药产业园、垦利区医药产业园、利津县医药产业基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区,依托骨干企业带动园区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加速推进同国内知名运营服务商的合作,打造集企业总部办公、产品研发、中试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发核心区,形成黄河三角洲医药产业新高地。
发挥创新优势,增强研发转化支撑能力。全市已建成各类医药研发创新平台30余个,其中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研发平台10个。山东一家药企中试共享平台,总投资5亿元,目前累计引进院士4人,高层次人才团队30余名,携手上海张江科学城搭建全链条、综合性、一站式、专业化服务平台,促进新药研发的转化,加快医药产业项目落地。还有一家企业联合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共同建设的“山东省人用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成功纳入山东省“1313”实验室体系。
□山东省东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