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1-25
“您好,能帮忙检测一下我买的这份豆角吗?”10月23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四季鲜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前来买菜的李大妈发现了市场新安装的快速检测设备,赶紧把新买的豆角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接过豆角样品,剪碎、浸泡、查看试剂反应……现场忙碌了起来。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来:“大妈,您买的豆角未检出农药残留,可以放心吃。”听到答复,李大妈笑着表示了感谢,满意地走出市场。
原来当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正会同银川市市场监管局、永宁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快速检测能力实现食用农产品追溯闭环管理现场观摩会,现场设置的快速检测项目,吸引了众多像李大妈一样前来买菜的消费者热情参与。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宁夏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全自治区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已连续十八年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政策铺路强保障
记者了解到,自治区党委、政府2020年即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中长期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全力推动食品安全责任落地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1+37+8”系列文件统筹安排部署,十三届八次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此外,今年8月8日至14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自治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经营店和食品小摊点管理条例》情况开展执法检查,以立法部门执法监督的方式,有力推动自治区健全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社会格局。
据悉,自治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由自治区主席担任,分管副主席担任副主任,30个相关区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全自治区各级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全力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两个责任”。目前,全自治区1.4万名干部包保食品经营主体9.1万家,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基本形成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全链条监管持续强化
去年12月,国务院食安办组织召开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自治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落实要求,联合制定印发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确定督促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等六项重点任务,由市县(区)多部门联合驻点检查辖区校园食品安全,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治理长效机制。
围绕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自治区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制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违法违规使用农兽药,以及非法添加、私屠滥宰等行为,坚决取缔“黑工厂”“黑窝点”和“黑作坊”。
同时,强化餐饮质量安全监管,采取发布倡议、签订承诺书、推行“半份菜”“小份菜”等举措,开展“文明餐桌”“餐饮安全你我同查”“随机查餐厅”等活动,查处餐饮浪费案件153件,有效遏制餐饮浪费现象。
此外,深入开展“铁拳”昆仑”等专项执法行动,3年来累计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380件,罚没金额2947万余元。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党组书记、厅长马如林向记者介绍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该厅在守正创新方面积极作为,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积极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优化许可流程,简化材料提交,实现餐饮店开办“一网一次办”,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合格证+检贴联动”智慧监管模式,开展农产品速检,实现一单一检、一检一码,全自治区46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广泛应用检贴联动模式,每年开展快速检测超过12万批次。
共治格局构建成型
今年9月30日至10月15日,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网络征集活动,成功回收超过1.79万份有效问卷,充分展示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深切关注与积极参与。
“这些都是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参与共治格局构建的有益尝试。”马如林说,为了强化社会共治基础,自治区实施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推动信用监管与风险分级监管深度融合,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同时,将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纳入自治区“八五”普法规划。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契机,广泛开展宣传引导和培训教育,积极营造“全民共建、社会共治、人人共享”食品安全氛围。举办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专题培训,开展跨省区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实战演练。广泛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志愿者参与食品安全“五进”随机查餐厅”“你点我检”等活动。实现投诉举报线上线下一体化,近3年接收食品投诉举报3735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201万元。
“成绩属于过去,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马如林表示,将进一步落实改革任务,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全环节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与执法联动,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三小”行业综合治理行动,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妥善应对舆情,鼓励社会监督,着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氛围。
□本报记者 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