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北海“小虾米”拉动“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4-11-29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电建村产出的“电建虾米”以颜色靓、味道鲜、品质优而闻名,每年产出虾米超1000吨,年销售额约1.5亿元。

北海市聚焦电建虾米特色产业,创新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背街小巷改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重点推动侨港镇电建村20家虾米小作坊全覆盖升级改造,强化虾米小作坊源头、加工、销售各环节监管,为品质虾米保驾护航。

image.png

高位谋划,振兴产业发展。北海市秉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通过背街小巷改造工程,推动“一村一品”特色虾米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市共计投入2200万元完成电建村2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升级,改造道路总面积2324平方米,总长度11302米,拆除违法建筑8000多平方米。电建村虾米工坊改造升级被列为自治区2022年村集体经济50万元资金建设项目之一。2023年电建村背街小巷改造项目荣获“广西城市精品背街小巷街巷”称号,实现了从“小渔村”到“网红”文艺渔村的美丽蜕变。

党建引领,促进提档升级。北海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1+N”模式统一规范虾米品牌化建设,推动电建村20家虾米加工厂联合成立虾米协会并成立党支部,利用集体土地建设虾米工坊“1”树立行业标杆,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助推辖区20家虾米加工作坊“N”主动对标整改,提升虾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强整体规划,推动传统渔业向“育苗、捕养、精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红色领航·电商赋能”行动,向“党旗红+电商孵化岛”借力发展,依托海洋产业红色联盟资源优势,稳步推进“党建+行业协会+产业+电商”发展模式,拓宽虾米供应渠道,解决原材料短缺难题,实现组织融合、资源融合、发展融合。

强化监管,守好品质关卡。为保障虾米品质输出,北海市制定并印发《北海市银海区电建虾米小作坊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打造电建虾米小作坊园区集中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推行“提前介入+现场指导”夯实基础。北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把好准入关,加强对电建虾米加工小作坊的事前监管,从工艺流程、厂房布局、包装标签等方面对虾米加工小作坊给予“一对一”指导和“点对点”帮扶,确保场所设置、加工流程等符合规定,推动申领证照“无缝衔接”。

推动“日常监管+包保督导”落地见效。创新食品安全责任包保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对20家虾米小作坊进行分片包保,包干到人、包户到人,统一信息公示、统一制度上墙,建立由食品党员经营户、行业食品安全员、乡镇及村(社区)包保干部共同参与的监管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管理责任落地落实。

推广“示范标杆+规范管理”引领发展。打造“北海市银海区蓝燕虾米加工小作坊”示范点,统一信息公示、宣传标识、一户一档,推行“备案建档、挂牌公示、要素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实现主体资质合法化、从业人员持证化、硬件设施标准化、内外环境清洁化、台账记录规范化,带动电建虾米小作坊经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电建虾米行业良好发展格局。

孔国俊 刘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