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4
乡村振兴,久久为功。市场监管部门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分析市场监管部门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成效,探讨其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
一、市场监管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
监管与服务的双重职能。市场监管部门在乡村振兴中既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监管职能,又承担着促进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服务职能。通过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通过优化服务,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助力产业兴旺的关键力量。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等措施,助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兴旺。同时,通过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农村产业健康发展。
二、具体案例分析
(一)四川省绵阳市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全力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一是服务便农,培育壮大农村市场主体。该局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企业开办“一网办、零成本、小时办”,简化登记流程,压缩办理时间,降低登记门槛。支持农民在县域内从事个体经营或利用个人技能从事便民劳务活动,全面实施“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异地办”,提升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便利度。积极推行个体工商户集群注册登记模式。二是品牌助农,培育打造地理标志品牌。按照“一地一品”特色地标产业工作思路,深入各县市区一线实地走访,挖掘各地优势产品潜力,依梯次进行培育。发挥地理标志引领作用,构建“旅游+地标品牌”产业融合发展组合拳。三台县“涪城麦冬”顺利通过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项目验收。“中坝口蘑酱油”“涪城麦冬”被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确定为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北川苔子茶”结合石椅羌寨文化,成功入选2023全国茶乡旅游精品路线。三是质量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把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转化为标准,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规模化,提升农产品品质。全市制定发布涪城麦冬、江油附子等农业领域地方标准68项,建成国省两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6个。支持梓潼县建设全省首个国家水稻制种标准化示范区,建立水稻制种“2+4”全链条标准体系。制定发布涪城麦冬从种苗质量分级到采收加工技术等10项技术标准,保障涪城麦冬产品质量。四是食安惠农,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加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乡村建设,开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围绕米粉、茶叶、肉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深化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加强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从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农贸市场环境全面整治。五是执法护农,整治农村市场秩序。建立“菜篮子”应急保供机制,做好价格监测和预警,抓好米、面、油等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假冒伪劣化肥、粮食购销领域中掺杂掺假、以劣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云南省禄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五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履行市场监管职责,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助推全市乡村振兴。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促进涉农经营主体发展。优化涉农经营主体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为涉农主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积极提供注册登记前咨询服务,简化住所登记手续,放宽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和准入条件,激发农村、农民的创造力;大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支持和引导贫困户发展电子商务、微商;帮助贫困户将农产品捆绑在禄丰市现有经营主体网络平台上销售,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鼓励贫困户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二是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总体部署,以寿桃、青豌豆、特色西瓜、罗茨萝卜、鲜花种植产业为重点培育商标;围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引导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发挥商标资源和品牌优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云南秀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重点,培育优质品牌产品,促进全市企业提质增效;支持开展农产品认证活动,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将有机产品认证融入农业发展过程,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打造品牌,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精准脱贫。三是推进示范项目创建,实施乡村振兴。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将种植养殖经验转化为标准文本,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模式,提升农产品质量;以标准化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区,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管理流程,形成产业化连片种植养殖规模,实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有机融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助推农村产业扶贫。四是普及科学消费知识,促进消费市场环境改善。以宣传活动为契机,利用乡镇赶集日,以摆放宣传展板、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相关知识,深入开展消保维权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在贫困群众中宣扬科学消费理念,普及科学消费知识,促进消费市场环境改善,引导贫困群众合理消费、科学消费,增强农村群众的维权意识。五是履行定点帮扶责任,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助推乡村振兴。在定点帮扶中,该局帮助禄丰市妥安乡安乐村委会成立禄丰乐源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通过成立村集体经济实体,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村集体经济原为“空壳村”的妥安乡安乐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三)贵州省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四大举措”服务乡村振兴。为助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服务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贵阳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从服务农业优势产业、农业知识产权、农村市场监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提出“四大举措”17项具体工作措施。一是服务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服务,优化农业市场主体准入环境,强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服务,积极争取特色优势产业“药食同源”试点,持续鼓励开展有机产品认证,加强计量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二是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持续开展地理标志产业化促进项目资助,实施“商标富农、专利惠农、地理标志兴农”工程,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运用促进项目。三是加强农村市场监管。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重点农资产品质量加强监管,对假冒伪劣食品、假冒侵权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开展特色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专项监督抽检和“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执法行动,积极创建农村放心消费市场。四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守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讲好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扎实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和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市场监管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
(一)抓质量保障,促市场秩序更稳。一是要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健康。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遏制假冒伪劣农产品的流入,保护消费者权益。二是要全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认可。大力引导和帮助企业、农民合作社创建有机基地,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协调资源,牵线搭桥开展有机认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发展有机产业奖励机制,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有机产品认证经费实施奖补,有效带动区域形成有机产品认证新风尚。三是要全力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在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检验检测等方面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全天候质量服务,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建立“一站式”服务点,指导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取生产许可。四是要全力推进农村地区小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食品经营主体等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农村食药安全知识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等违法行为。
(二)抓品牌建设,促乡村产业更旺。一是要鼓励和支持各地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开展地理标志资源普查,挖掘带有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的特色产品,储备一批,成熟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形成有层次、有梯度的地标培育模式,不断夯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法律基础。运用信息化技术打通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的堵点难点,不断优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审核流程,压缩审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周期。二是要不断健全地理标志保护业务体系。将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与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构建涵盖地理标志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标准体系,鼓励研制地理标志标准样品。三是持续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规范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指导商标持有者制定管理规定,要求使用者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确保地标产品的核心特色品质稳定,同时健全执法机制,严查侵犯地标专用权案件。四是着力提升地理标志产业运营水平。通过开展培训、制定从业规范等措施,提升地理标志管理者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持续开展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不断提升资金使用质效。强化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管控,完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检测体系、质量溯源体系,确保产品特优品质。加大地理标志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力度,培养一批熟悉地理标志运用制度和保护规则的实务型人才。打造一批地理标志品牌运营服务机构,为地理标志生产者、经营者提供定制化、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提升品牌价值,让“土特产”穿上“花衣裳”。
(三)抓商事改革,促市场活力迸发。一是要加快商事制度改革步伐,优化涉农经营主体准入、管理和退出机制,为涉农主体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促进涉农经营主体发展;二是要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效益;三是要支持农村创新创业,可以通过优化审批流程、提供注册登记等政策咨询等方式,简化登记手续,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创业门槛,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同时,为农村创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鼓励农民投身于新技术、新业态的探索中,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四是要持续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家乐等市场主体,通过举办座谈会以及深入田间、码头宣传等方式,引导农民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四)抓民生维权,促消费环境更优。一方面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市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如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的制售,以及价格欺诈等行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市场秩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要开展消费教育,完善消费维权渠道。可以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的方式,大力宣传维权途径和消费常识,提升消费者的主动维权意识,净化消费环境。同时,要完善消费维权渠道,畅通消费举报投诉渠道,严查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余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