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食品产业集群成势 激发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2-04

| | |

  河北省廊坊市地处北京、天津、雄安新区“黄金三角”核心腹地,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实施,被誉为京津地区“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的廊坊,其战略机遇优势、交通地理优势、产业协同优势、消费升级优势、区域发展优势凸显,为当地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以霸州、三河、大厂食品产业集群优势为依托,廊坊积极发挥延链、补链、强链作用,聚集休闲食品、绿色食品特色,全力推动固安、永清现代都市农业及中央厨房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极具影响力的“都市食品产业新城”。同时,廊坊还大力发展环首都都市休闲食品经济,以优质供给助力消费升级,满足以首都为核心的中高端消费群体需求,致力将地域优势转化为“环首都食品产业首选地、中国食品产业高地、京津雄地区中央厨房”。

政策引领 擘画发展新图景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廊坊市规上食品企业共有98家,实现营业收入640.04亿元,营收居全省第一。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16家,营业收入476.99亿元;食品制造业企业29家,营业收入121.7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企业8家,营业收入41.35亿元。
  其中,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省级53家,市级246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2家,省级18家,市级31家;构建2家市级以上食品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以上食品企业工业设计中心。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廊坊市食品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当地食品产业已经形成食品品类齐全、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走进今日廊坊,这里企业你追我赶氛围更浓、竞相发展态势更盛、高质量发展势头正猛。
  廊坊市食品产业主要分布在三河、霸州、廊坊开发区、大厂等县(市、区),产品类别包括粮食加工、糕点、酒类、调味品、乳制品、肉制品等。为有力推动当地重点行业,如粮油及饲料蛋白加工、焙烤及方便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调味品及发酵制品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当地相关部门陆续出台《廊坊高质量发展“1+16”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支持工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破解难题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八项强化措施》等产业发展指导政策,全力激活发展新引擎,做好发展大文章。
  当地相关部门还根据“基地支撑、园区承载、创新驱动、品牌引领”的思路,明确食品产业规划布局,引导食品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双品”工程,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优质食品产业集群,有力有效提升当地食品产业质量和安全水平。
  基于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引导重点食品企业入园聚集,聚力打造以食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益海嘉里集团在廊坊开发区投资兴建中央厨房项目,即丰厨(廊坊)食品有限公司(廊坊丰厨食品企业园区)。该公司是益海嘉里集团新业态平台首批工厂,也是高度自动化的中央厨房及物流中心。依托自有的米、面、油等原料及渠道优势,该公司积极与全球及中国优质食材供应商合作,打造以粮食类主食为核心的中餐工业化餐饮供应链平台。同时立足发展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食品产业园区集聚效应。
  同时,强化产业布局引导,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的初衷也融入了廊坊畅通发展的“经络血脉”。河北古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基地种植、采购、精深加工、物流及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民营企业。自2011年由北京疏解入永清县建厂以来,该公司每年约与2000户农户或合作社签订采购合同,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北京牛氏运昌(霸州)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从北京疏解到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注于食品馅料研发及技术应用的专业制造商、服务商。该公司在业内首创了微甜系列馅料,不仅是GB19885月饼、GB/T21270食品馅料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重点参与起草制定单位,还多次获得“行业突出贡献奖”“全国馅料十强”“中国烘焙最受欢迎原料品牌”等殊荣。
  以政策为引领,擘画发展新图景,更多食品领域的优秀企业在这里成长,廊坊食品产业集群正形成内生动力机制。

高端谋划 千亿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廊坊市立足资源优势,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成功培育出以“健康”为特色的千亿级食品产业集群。
  “两带一圈”精品蔬菜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以固安县、安次区、永清县、三河市为重点,突出规模化、精品化、园区化的环京津高端精品蔬菜产业带,发展原味番茄、设施黄瓜、胡萝卜和精细叶菜等高端蔬菜,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增强品牌销售理念,培育新销售业态,有效提高了相关品类在京津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以大城县、文安县、霸州市、安次区为重点,发展小无籽西瓜和天蜜脆梨、羊角脆、博洋系列等优质高端甜瓜的环雄安设施西甜瓜产业带,通过壮大设施规模、升级设备、提升标准化技术能力等方式实现温室设施种植与露地栽培结合,达到四季生产、全年供应,有力构建南部县环雄安一体化农业发展新格局。以三河市、香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为重点,发展韭菜、生菜、油菜、香菜、莴笋等精细叶菜的北三县高端净菜供应圈,示范推广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促进生鲜蔬菜产业集群发展,从集约化种植、鲜菜采收、净菜加工、质量检测到冷链配送,建设对接首都高品质的绿色蔬菜一小时供应圈。
  全力培育发展食品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迭代升级。依托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园构建的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集群,围绕“环首都食品产业首选地、中国食品产业高地、京津雄地区中央厨房”三大定位,倾力打造“舌尖上”的产业新城。传统品牌北京稻香村,新兴品牌达利、海底捞、加州原野等一批优质企业已入区经营,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该集群企业数量达到37家,从业人员1.6万人。2023年该集群营业收入65.4亿元,同比增长19.2%,上缴税金4.88亿元,同比增长2.1%。
  三河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集聚汇福粮油、福成五丰、通用磨坊食品(三河)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河北)有限公司等一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单一农产品生产模式转变为精细商品级和加工食品级双重生产模式,培育蒋福山大桃、大石庄梨、福成苹果、错桥萝卜、“三禾绿源”绿色蔬菜、“山清”食用菌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基本形成产业经营化、企业管理化、市场运作化、合作化发展的综合特色。该集群现有企业74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14%;上缴税金2.3亿元,同比增长4.1%。
  大厂都市食品产业集群依托特色牛羊肉食品产业基础,逐步聚集形成北方最大的清真牛羊集散地和养殖、屠宰加工基地。目前,该集群已有相关企业321家(规上企业34家),从业人员5309人。头部企业涵盖阿果安娜、味全、福华肉类等品牌。2023年该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3.87亿元,同比增长30%,上缴税金5690万元,同比增长9.0%。
  聚焦特色谋发展,廊坊正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蜕变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强势赋能 以特色食品为载体推动高质量发展
  廊坊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发力点,培育特色食品产业,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龙头”树品牌,提升知名度。为提升特色食品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廊坊市强势赋能、多点发力。三河汇福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三河市的企业。2004年以来,该公司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食品工业十强企业”等360余项(次)荣誉。该公司先后研发出大豆异黄酮、大豆低聚糖等40多项科研产品,并获得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位于三河市燕郊高新技术园区的河北福成五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政策鼎力扶持下于2004年上市,目前该公司注册资本达到8.187亿元,总资产20.03亿元,年销售收入13.6亿元。廊坊味全食品有限公司也是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在市场监管部门扶持下,该公司已经通过AIB、ISO9001、ISO22000、GMP、HACCP等体系认证,构建了良好的生产过程管控制度及质量管理体系。
  打造区域品牌,激活发展新动能。永清县是京津地区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优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该县发挥现代设施农业优势,立足番茄新品种、有机肥及标准化技术优势,运用现代农业数字技术,做到智能管理、精准培育,让“永清番茄”不仅成为“高标高质、现代农业的‘数字番茄’”,也是廊坊市农产品区域品牌。目前,永清县番茄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30.38万吨,产值6.88亿元。当地打造的“番茄小镇”日光温室,根据土壤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营养,滴灌微喷、精准地保障了产品的高品质。
  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清真食品产业基地。大厂回族自治县立足打造华北地区清真食品产业基地要求,以民族特色品牌为抓手,通过福华、益洋、万福等龙头清真肉类加工企业辐射带动,构建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发展格局。目前,该县有屠宰加工企业48家,肉类加工及肉制品企业500余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年牛羊屠宰量达到20万头,产值约4.2亿元。以品牌为支撑,积极打造高端区域公共品牌,大厂牛肉已成为省级高端区域公共品牌,大厂牛肉、大厂羊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厂肥牛成为廊坊首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大厂牛肉地理标志品牌荣获“2023年度中国品牌农业与市场新锐品牌”第三名。
  定标准出方案,抢占预制菜先机。制定印发《廊坊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规划部署政策措施,大力推动预制菜食品产业发展。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参加河北省预制菜团体标准“T/HBFIA 0035—2023”制定工作,学习借鉴广东、四川及青岛经验,力争把廊坊建成京津冀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其中,丰厨(廊坊)食品有限公司在廊坊开发区、霸州都市休闲园区各投资40亿元兴建中央厨房的项目中,廊坊市行政审批局和廊坊市市场监管局选派专家进驻企业现场指导,协同企业从车间环境卫生、功能间配置与改造、管理制度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开展全面自查,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助力企业科学合理规划厂区。
  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率先在全省范围探索预制菜产业已成为廊坊上下的共识。

科技赋能 监管助力拓展产业升级新空间
  廊坊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监管效能,着力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培育食品工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以来,廊坊市大力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趋势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专业化能力水平,以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实施科技攻关,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技”。今年以来,共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户,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其中食品工业企业占8%。
  创新共享实验室,护航食品园区发展。廊坊市围绕食品园区高质量发展,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采用物联网、AI人工智能、BI数据可视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在霸州都市休闲食品产业园区建立全国首家“智能共享实验室”,并每年拨款700万元,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赋能加码。同时,发挥“四轮驱动”作用,即驱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生产经营成本;驱动优化政府监管方式,突出抓准问题导向;驱动提升实验室管理,紧紧抓住人才高地;驱动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推进品牌信用效应,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更添动能。
  廊坊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鼎力支撑。以高质量监管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助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廊坊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努力的方向。
  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通过走访、座谈等方式深入企业,对企业共性问题给予法律建议,进一步增强企业诚信生产经营的法律意识。畅通法治体检渠道,上门走访排摸企业痛点,帮助企业梳理生产经营过程中多发性风险和苗头性、趋势性法律难题,及时提出专业处置意见。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惑,及时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邀请专家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以优质、专业、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梳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有效帮助企业打通堵点,消除痛点。通过“点对点、一对一”的方式让企业精准了解惠企利民新政策、新举措,让企业“零距离”享受到政策红利,确保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推行“信用+食品安全”监管。廊坊市积极创新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类模型,打造“信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持续提升监管效能,逐步形成“依法依规、信息共享、联合惩戒、公共治理”工作格局。一是“点”上分级。运用智慧化手段建立“通用+专业”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模式,将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利用风险分级、投诉举报、严重违法、行政处罚、经营异常、抽检监测、监督检查等七个维度数据实施差异化监管,精准分析被监管单位风险内容,为企业“精准画像”。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树立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监管导向。二是“面”上协同。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面完成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并根据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结果,开展分类处置和差异化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等与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结果有机结合,对信用正常的经营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检查频次;对一般失信的经营主体,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严重失信的高风险经营主体,实施重点监管,抽查比例和频次不设上限。三是“链”上服务。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帮扶指导工作,打造良好信用品牌。强化事前预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向企业宣传信用监管相关法规政策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知识,普及失信惩戒措施。
  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健全食品安全数据中心,通过数据落地、数据整合,汇聚食品监管的全时空、全方位、全要素数据资源,搭建“1+N”数字化监管平台,打通信息壁垒,挖掘数据价值。建成食品综合监管平台,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稽查执法、投诉举报、监管计划、风险分级等数据通过许可证号与经营主体相关联,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利用现有数据将企业基本信息、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稽查执法、投诉举报、风险分级、企业年报、异常名录等17类数据进行归集,分析生成企业“精准画像”,并对企业相应风险情况进行颜色标注,实现风险“一目了然”。将企业发生的食品安全风险行为、监督检查、抽样检测、执法办案、投诉举报等数据,列入企业信用风险电子档案,及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通过对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监督抽检、风险监测等多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构建数字监管现代化场景,以数字赋能优化监管措施。实施食品安全阳光工程,利用互联网多维度监管,汇聚多方面数据,形成全方位多维度可视化食品安全大数据。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移动通信等技术提升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建设廊坊食品监管平台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并结合多种风险分析模型与预警模型,切实提高监管靶向性。
  产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集群化是产业迈向大而强的必由之路。聚焦关键抓手,做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廊坊正提速发力、连结硕果。相信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廊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宿志红 通讯员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