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2-10

  以广告创意助推县域文旅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广告为媒赋能乡村振兴产业升级、以广告矩阵服务品牌提升……11月22日,在湖北省广告供需对接活动暨广告业助推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中,十堰市市场监管局报送的13件广告业融合发展案例全部入选,这些入选案例不仅印证了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工作成效,更折射出十堰市广告业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

以点带面,搭建融合发展“大舞台”
  仲冬时节,寒风凛冽,郧西县香口乡的蔬菜大棚里却是热火朝天。村民正忙着把刚采摘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蔬菜进行包装,贴上“好香口”商标的蔬菜将被运往十堰市城区超市及湖北省、陕西省周边。
  “现在预订订单多,‘好香口’蔬菜不愁销路。”两年前,香口乡蔬菜产业协会负责人苏华兵对“好香口”蔬菜品牌不响、外销区域受局限一筹莫展,一场送上门的广告业融合发展供需对接会及时解决了他的“老大难”问题。
  自2022年开始,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将郧西“好香口”蔬菜作为广告业融合发展试点,市县两级协同发力,深挖“好香口”品牌内涵,运用广告创意为蔬菜产品“穿新衣、换新颜”,拓展特色蔬菜产业销售渠道,建立从田园地头到市场销售“直通车”,以精准务实服务让“好香口”品牌走得出、叫得响、做得强、卖得好。
  经过两年多的广告营销运作,郧西县香口乡蔬菜品牌知晓率提升20%以上,为当地农户增收50%以上。同时,蔬菜包装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实现广告产业与绿色农业产业共促双赢发展。

以线引领,唱响深度合作“好声音”
  既要一枝独秀,还要芬芳满园。十堰市综合考量产业发展优势,按照“一业一特色、一县一样板”目标定位,全面复制“好香口”经验,发动市、县广告协会和广告企业力量,在郧西县涧池乡、羊尾镇、安家乡、关防乡、六郞乡等多个乡镇,深入调查摸底、组织供需对接,制定培育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协调经费保障,推进七夕美人茶、神雾岭茶、大梁缘香米、板桥豆腐干、六郎香椿等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达成4500万元品牌营销推广合作协议,广告业与乡村振兴战略高度融合,赋能产业兴农,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广告服务功能,赋能产业升级发展,是广告企业和产业发展供需对接,实现互惠双赢的新路子。”湖北愚公农业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深有感触地说。
  该公司为郧阳区安阳镇量身定制,策划实施了符合当地民情民俗的“西瓜采摘旅游节”,扩大安阳镇西瓜知名度,促进安阳镇西瓜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还深挖红色文化基因,先后规划设计实施了玉皇山村、翻山堰村等30余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参与出品的湖北省首部乡村振兴“茶旅融合”院线电影《幸福之茗》也即将上映。

以面覆盖,谱写提质增效“新乐章”
  “要充分发挥广告‘营销大师’作用,实现广告助推品牌建设、提振消费信心、赋能乡村振兴、升级城市形象等‘1+N’综合效应。”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广告监管科负责人说。
  十堰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延伸广告服务链,积极搭建供需连心桥,持续拓宽融合发展覆盖面,市内广告企业纷纷响应,先后探索出广告+助农惠企,赋能乡村振兴;广告+营销策划,助推品牌建设;广告+影视制作,彰显城市魅力;广告+灯光秀,点亮城市之光;广告+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等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
  十堰市亚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广告创意优势,推出我国首个戏曲主题夜游项目——武陵不夜城。该项目通过文化挖掘、沉浸场景设计、运营前置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融合本地山二黄戏曲文化和竹溪餐饮文化,创造了武陵不夜城火出圈的文旅“奇迹”。自2023年12月开街以来,抖音话题点击浏览率超过1亿,游客接待超过1000万,5次登上央视,成为鄂西北的流量引擎,激活了竹溪县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撒下一粒种子,收获一路花开。十堰市市场监管局将广告服务导入特色农业、乡村文旅、品牌建设等需求,打造出广告业融合发展的“十堰样板”,正在“开花结果”,这条广告业赋能产业兴农、文旅富农的特色之路,沿途花正艳,芬芳达远方。

□王 波 韩 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