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标准引领与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2-11

  冬季往往是电动自行车的销售淡季,这个冬季的电动自行车市场却格外火热。从11月起,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将不得生产和销售。此前,商务部等五部门印发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通知,各地也相应出台了实施细则,使得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在这个冬天掀起一股热潮。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超过3.5亿辆,这意味着平均每4人就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在现实使用中,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总是希望车速能再快一些,载重能再高一些,跑得更久一点,于是就有了一些改速、加换电池的需求。而一些线下门店也想让车顺利卖出,就提供修改帮助。这就使得很多电动自行车在改装后的隐患中前行,甚至出现“越限速越快”的现象。
  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GB 17761-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和GB 42296-2022《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此外,还有一项新发布的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就是对防止改装、防火阻燃、限制车速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不仅是为了促进新车销售,更重要的是将不符合“新国标”的淘汰车辆尽快回收上来,降低风险隐患。
  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主要包含铅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大类。这两类废蓄电池如果拆解处理不当,将会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如何妥善处置?标准再次上演了重要的角色。《废铅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19)和《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6),正是拆解处理废电动自行车及其废蓄电池的两个重要标准。
  可见,标准在电动自行车的供给侧和回收端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筑牢安全底线,拉升质量高线,促进消费升级,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畅通循环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让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的效应更加明显。
  标准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于企业。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要强化标准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的引领作用,电动自行车整车及充电器、蓄电池、电动机、控制器、电线束等关键零部件均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坚持高标准、严把控,坚守质量关,以新标准引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加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管理,加强对认证机构和生产企业检查,确保产品一致性,避免不符合新标准的车辆获得CCC认证并流入市场。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销售充电器、锂离子电池行为的监管,严格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改装和维修充电器、锂离子电池的行为。同时,还要加大新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广泛宣传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以及生产、销售、使用违标车辆的危害及后果,警示生产、销售企业不生产、不销售违标电动自行车,引导群众不购买、不使用违标车辆,努力营造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贯彻执行良好氛围。

□青 云